1月12日上午,在鄭州市經三路豐產路口,一位民警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一位老人過馬路的溫情一幕被市民拍下并上傳至微博,引來不少網友的轉發和稱贊。這位民警是鄭州市交巡警一大隊五中隊年僅20歲的協警劉迪。面對網友熱議,他很意外地表示,自己僅是做了應該做的事,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給身邊的老人一些關愛。
寒冷的冬日,這是一張令人溫暖的圖片。一名側身探首的民警,一位步履蹣跚的老者,當他們以一種攙扶的姿態出現在車水馬龍的鬧市街頭,那一刻,我看到了圖片中遠處射來的一束陽光。這陽光,足以驅散彌漫在空氣中的陰霾。
這是一個久違了的場景,這是一種久違了的感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我們日漸步履匆匆,很多時候,我們眼前只有自己腳下的路,時常忽略了一路同行者的現實狀況,甚至看不清他們臉上模糊的表情,更無暇考慮他們的表情對于我們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
感謝這位叫做劉迪的年輕人,他用自己真情流露的細微舉動讓我們知道,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間,也可以有這樣真摯的感情。“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是為了追求什么,而是為了享受內心的充實和安寧,當他渾然不覺已成為網友熱議焦點的時候,連他自己或許都不曾想到,正能量是如此易于凝聚和傳遞。
感謝這張令人體會溫暖的圖片,它用最直觀的方式告訴我們,生活中永遠都不缺少美,關鍵是能否找到發現美的眼睛。所有的丑都是相似的,而所有的美都不盡相同,它們以千姿百態的形式隱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從來不曾遠離我們,只是我們時常忙于埋頭趕路,而無暇打量身邊的風景。
貌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卻將很多網友感動得一塌糊涂,難道是我們的愛心過于泛濫了嗎?我想不是的,網友不過是用自己的態度傳遞一種聲音——勿以善小而不為。
時有發生的冷眼旁觀事件,曾深深刺痛公眾向善的心,當多數人為人情冷漠而痛心疾首時,這張圖片所展示的平凡善舉,也正在不少地方默默進行。實際上,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就是這樣美丑同行、善惡相隨。縱使我們可以停止鞭撻丑陋,也無法放棄贊美人性之善——一百個冷漠者,或許有一百個冷漠的理由;一百個行善者,卻只有一個同樣的目的,那就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城市的影像才更加細膩而生動。
所謂“圍觀改變中國”,網絡上的圍觀截然不同于袖手旁觀,而是在展示一種支持的姿態。如果說至善大愛是一種境界的話,對點滴小善的支持和鼓勵,更容易在現實生活中轉化為行動。對善與美的呼喚和贊美,是這個時代永遠不變的主旋律。
身處網絡時代,人人手持麥克風,雖然各種觀點時時更新,眾人的興趣也各不相同,但批判丑陋與贊賞美好,總是很容易從形形色色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在無數網友的競相傳遞中成為熱點。
虛擬的網絡中,盡管網民們習慣于隱姓埋名,但卻從來不吝于袒露情感,無論是對黑暗丑惡的無情鞭撻,還是對人間溫情的自發接力,都展示著一種樸素的價值觀。由此不難看出,虛擬的網絡背后,對應著一群群鮮活個體,雖然彼此素昧平生,他們也能自覺完成道德過濾,這無疑是微博和網民漸趨成熟和理性的標志。
劉迪真情流露的行為令人感動,冠以“最美”之名則委實大可不必——在良性的網絡互動中,類似的溫暖場景必然越來越多,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恰如那首膾炙人口的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趙志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