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鄭州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登記公示牌揭牌儀式在西花園酒店舉行,這標志著2012年本市為民辦理的“十大實事”之一——“為全市規模以上餐飲服務單位設置監管信息公示牌”順利完成。“笑臉”、“微笑”、“無表情”三張卡通臉分別代表食品安全的不同等級,接下來,全市完成登記評定的8882家餐飲服務單位都將掛上這樣的標識牌。(12月29日中國廣播網)
實際上,早在國家有關部門統一布置此項工作之前,已有地方推行類似做法。2012年1月和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先后發布《關于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扎實推進量化分級管理。在近一時期食品安全問題屢出難止的情況下,這個做法促進了飲食服務行業自律,維護了消費者權益,總體效果較好。
但在推進過程中,顧客對此也有不同反應。綜合各地報道來看,或認為消費者多了一種有效方式對餐館衛生情況進行預判,而不是僅僅憑感覺;或認為貼上“笑臉”說明檢查評定時達標了,但并不意味著飯店的衛生每天都達標;或一般不會特意關注餐館表情,如果真吃出衛生問題再和餐館交涉。
要把此項工作真正做好,各地有關部門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消費者人人知曉;二要分類治理,規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三要建立長效機制,要依法依規強化日常督查和動態管理,不能“躺”在制度上“睡大覺”。特別是,餐飲環節食品安全,處于食品生產經營鏈條末端,安全風險防控難度大,必須從原料生產、采購等源頭上下大功夫,并著力解決監管隊伍薄弱,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
推行此項工作,還要盡力求“快”。從上述兩個文件頒發至今,轉眼已是一年。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尹力在回答央視網采訪時表示,“力爭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類餐飲服務單位首次量化分級評定工作”。照此,至少還得再等半年,才能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個餐館酒店,可以看“臉”吃飯。不由想到,全國還有多少餐飲單位沒有分級?各地有關部門對這項工作的執行力是否需要質疑呢?推進這項關乎“口福”和健康的民生要事,能否快些、再快些,好些、再好些?
期待餐飲服務行業能夠真正秉持人本為先、安全為重的飲食服務理念,消費者能夠不斷提高健康科學飲食觀念,監管部門能夠盡職盡責,通過多方共同不懈努力,逐步形成我國飲食新文化。若如是,便可再不用看“臉”,也能放心吃飯,自然微笑。(王志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