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門應該敢于負責,迅速介入,完善相應管理制度,加強對學校的日常監管,規范其辦學行為,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免于恐懼、免于“意外”的成長環境。
日前,在青島,19歲女生劉曉傲在與老師外出“吃飯”后,突然從酒店衛生間墜樓死亡。一個美麗的生命折翅隕落,連同她那做空姐的夢想以及家人的殷切期待。斯人已逝,而這場悲劇引發的思考卻沒有畫上句號。
女生墜樓,是一個讓人遺憾的意外。但這個意外的背后,卻隱藏著更多匪夷所思的“意外”。為人師表者,為什么要帶學生出去喝酒,而且深夜狂飲40多瓶?女生因老師的飯局不幸身亡,其所在的青島求實學院負有監管責任,為什么卻一味遮掩推卸責任,甚至封鎖消息?自己的學生遭遇如此慘劇,學校本應痛定思痛、安撫死者家屬,卻為何避而不管?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女生的悲劇,并未影響校園里播放著的歡快音樂,并未影響學生會干部們給逝者發短信“布置任務”,一個生命仿佛一片秋葉一樣悄無聲息地隱沒了。從學院黨委書記斥責記者“別沒事找事”,到學院院長始終拒見家屬,再到院方對媒體關注女生墜亡這件“普通事”表示不解,學校的一系列反應中,看不到一點對生命的尊重,對弱者的同情,對自身的反省,反而散發著令人發指的冷漠氣息。
在這所民辦院校,從學生到老師,兩年來接二連三已經出了幾條人命,還發生了強制老師招生的丑聞,可見這所學校已經病得不輕,已經不是開除幾個老師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對學校的辦學方式、教學管理、師資隊伍來一個全盤審視和徹底整頓。而這,顯然不能依賴學校的自查自糾,教育部門應該敢于負責,迅速介入,完善相應管理制度,加強對學校的日常監管,規范其辦學行為,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免于恐懼、免于“意外”的成長環境。
以學生作為歡宴陪襯的老師,對學生死活無動于衷的學校,之所以令群情激憤,因為其警醒的正是這所學校教育的墮落、教育精神的失落。(李力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