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主持的《2012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10月31日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2011年的中國內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了51.3%。這意味著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中國城市化進入關鍵發展階段。報告稱,中國城市化率突破50%,必將引起深刻的社會變革,在中國發展進程中是一個重大的指標性信號。(10月31日中新社)
2011年的中國內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了51.3%。這意味著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相信這個數字現實中更大,中國現行城鎮人口的統計方法是城市常住人口與建制鎮人口的總和。其中,城市常住人口包括城市戶籍人口和非戶籍常住人口,而城市非戶籍人口只能通過暫住證來統計。但事實上,城市非戶籍常住人口中辦理暫住手續的僅占少數,大量未辦理暫住證的非戶籍常住人口并沒有進入統計數據中。并且大部分農村都是青壯年勞力進城,留在村里多是老弱病殘,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數量與質量的差距越來越突出。
10月31日,中央電視臺《面對面》來到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合水村委會南坑村,這個村莊由于青壯年擠入城市討生活,一家家搬離了村莊?,F在村里就剩下一個叫鐘兆武的64歲老人?!懊總€人的故鄉都在淪陷”,這句話所描述的現象正逐漸成為事實。近日,國務院參事馮驥才說,過去10年全國每天消失80到100個自然村。這個數字反映了城市化的速度,卻并不能讓人歡欣鼓舞。農村人口的急劇減少,帶來最大的問題是種地的人少了,農產品難以滿足人口需要,就算糧食能通過從外省乃至外國調運,還是留有遺憾?!洞撼峭韴蟆吩鴪蟮涝柟崽萏锬贻p一代則不愿繼續留在梯田而外出打工,致使梯田無人栽種。曾經的梯田不見了,代之而起的都是片片相連的香蕉林。這樣的局面不改觀,子孫后代很可能只有通過圖片才能欣賞哈尼梯田的美景。
因無人種地,自然村一個個消失,哈尼梯田這樣的世界級美景受威脅,抑或是糧食危機。城市化帶來的弊端,不僅波及農村,更深刻影響著城市。城市人口的增長相對城市所能提供的工作和住房的增長更為迅速。城市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化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越快越好。城市化應該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如果不相適應,那么這種城市化是一種冒進,所統計出的數據也是虛胖的。
一方面,農民也許不愿意進城,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導致對耕地占用的急劇膨脹,造成耕地數量減少、耕地質量下降,大量失地農民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補償和安排,陷入“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困境的失地農民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城市人也不愿意那么多人口涌入他們所居住的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造成住房緊張、城市擁堵、環境惡化、犯罪率上升等“城市病”,城里人的生活品質下降了。
不管人們愿不愿意,城市化來了,農村人進城了,這是難以阻擋的歷史潮流。這個階段也是社會矛盾的高發期,要特別關注民生。失地農民在城里過得好不好?他們土地補償款用完后還有別的經濟來源嗎?他們生病了醫保能滿足嗎?他們的子女能像城里娃一樣上學讀書參加高考嗎?城市人也有同樣的民生訴求:人口多了房價更高難以承擔;交通擁堵每天耗時在路上;環境越來越糟糕,也許到了農村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吃到無污染的食品了。
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為了生活來到城邦,為了更好的生活留在城邦?!鄙虾J啦脖磉_了同樣的意思:“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古往今來,城市都承載著人們為幸福生活而聚集在一起的初衷。希望如今城市化能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走向反面。(普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