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院士增選制度、提高院士含金量的可行辦法,就是回歸其學術本位,嚴格遵循國際慣例,真正把院士這頂桂冠授予那些作出卓越貢獻的專家。
中國工程院網站發布《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試行),首次對如何處理增選違紀違規行為作出了規定,如候選人拉票助選,將被終止評審與選舉資格,并記入誠信檔案。
今年6月,兩院同時召開學部會議,討論如何“改進完善院士制度”。試行處理辦法的出臺,應是相關改革的結果,也是對近來公眾呼聲的回應。近年來,兩院院士增選風波不斷。院士增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有媒體曾專門羅列過。例如,評選過程中門戶之見太甚,導致同行互相傾軋。2011年中科院公布院士初選名單,海歸學者饒毅出局。饒毅隨即宣布今后不再參選院士,并暗示院士增選“對有海外做教授經歷的是全面打壓”。個中虛實不論,但這種勾心斗角現象確為院士增選中一道黑色風景線。有的學者前腳剛參選院士,后腳就有人遞交舉報信。某種程度上,院士增選已成為名利場。
候選人頻遭舉報,說明了院士增選工作的不嚴謹。許多候選人不被舉報還風光無限,一旦被舉報往往就成了過街老鼠。據《文匯報》報道,2009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包括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教授在內的3位院士候選人都在參選期間遭遇實名舉報,涉嫌舞弊和學術造假事件被曝光,3人最后都未當選院士。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曾有候選人被妻子在網上發帖揭發涉嫌包二奶、挪用科研經費等數宗“罪”,結果被查實,其院士夢自然也隨之落空。
院士增選工作不嚴謹,又與評選程序存在漏洞、監督把關不嚴等問題有關。有的學者根本戴不起院士這頂桂冠,結果成了候選人,有的學者當之無愧,卻輕易就被刷了下來。標準模糊、程序紊亂,自然會出現種種亂象。如中國工程院去年新增名單中出現一位“煙草院士”,結果不僅引來輿論質疑,也遭到了其他院士的抵制。
院士具有最高榮譽特征,手中更握有巨大世俗利益??吹靡?、摸得著的實際利益,導致院士頭銜成為爭相搶奪的香餑餑。給予院士精神榮譽與物質鼓勵,這體現了對知識的尊重。但必須說,院士這個頭銜更該是對在自身學術領域作出卓越貢獻者的追認。有成就才配得上榮譽,反之就是濫竽充數。因此,院士增選本該寧缺毋濫,而不能成為隨便向學者派發的高福利。
兩年一次評選院士,動輒數十上百人入選,數量一多,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院士頭銜的含金量。就此而論,完善院士增選制度、提高院士含金量的可行辦法,就是回歸其學術本位,嚴格遵循國際慣例,真正把院士這頂桂冠授予那些作出卓越貢獻的專家。至于哪些人具備資格,業內人士其實心里都有個譜。(特約評論員魏英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