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基層政府擁有地方發展資源的正常獲取能力,這才是消除它們財政煩惱的最根本路徑。
廣東南雄市百順鎮為了節約公務接待成本,在今年的公務接待中,用自釀米酒代替了市面上購買酒水。該鎮一負責人告訴記者,百順鎮雖偏僻但每年接待壓力不小,“平均一個月要喝掉100斤酒。”上述負責人粗略計算,自釀米酒成本只有約5元/斤,這比在市面上購買酒水要節約不少錢。(10月29日《南方農村報》)
有人為“自釀接待酒”叫好,認為這樣節省了一大筆公款吃喝的支出。但顯而易見的是,伴隨著公款招待導致的財政壓力,百順鎮的“自釀米酒”舉動是一種無奈之舉,這種方式并不能解決公款吃喝的難題,它是否可持續也值得懷疑。
正如一些網友在微博上所質疑的:“自釀米酒”最終會給哪些人喝呢?可能仍是那些分量不夠但又必須招待的人員,假如被招待者是位位高權重的人物,或者是直接決定當地重大事項的官員,只要他們稍有不喜,“自釀米酒”也許就很難擺到餐桌上來。此外,“自釀米酒”很容易被誤讀為“窮得無法招待”,這必將導致上級相關人員對百順鎮“避而遠之”,最終導致的將是該鎮辦事的更加難。“自釀米酒”舉動注定行而不遠。
說到百順鎮的“自釀米酒”,不免讓人想起白廟鄉。2010年,四川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成為第一個“全裸鄉政府”,在其財務公開中,連花1.5元買信紙都被細致地列入政府信息公開的范疇。此種做法當時引來一片叫好聲,但很快令白廟鄉陷入另一種苦惱中:不僅上級部門不再光臨,項目與資金的獲得也變得困難起來。
“自釀米酒”的可能結果也好,白廟鄉財政“全裸”后的煩惱也罷,它們相似的境遇,說出來其實是一個道理:要讓基層政府的財政生態正常、健康,單純依靠它們的“自我改良”是遠遠不夠的,甚至,依靠于單一的財政公開也不夠。
一切何以至此?原因可能仍在基層地方政府與公款招待兩者間的微妙關系。一方面,由于本身財力的匱乏,地方政府往往是過度公款招待的“受害者”,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過多的地方發展資源獲取路徑,他們又是過度公款招待的“受益者”,經由熱情、到位的公款招待,他們可以獲得更多地方發展資金、設備甚至是項目。
百順鎮的“自釀米酒”會否重復白廟鄉“財政全裸”的故事?一切也許尚不可預料,但在常態的行政框架內,讓基層政府擁有地方發展資源的正常獲取能力,這才是消除它們財政煩惱的最根本路徑。也惟有如此,那些試圖擁有健康財政生態的基層地方政府,才不會陷入結局的尷尬之中。(王聃 媒體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