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 圖
淅川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該縣林業局負債近600萬元,但該局原局長李三成卻花費數十萬公款,找了十幾個工人用了近4個月的時間,打造了兩棵高達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將其“種植”在林業局大門口。兩年后,局長因腐敗落馬,兩棵假樹隨即也被拆除,成了一堆垃圾。(據《法制周末》)
據說,李三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官員,他曾經是一名前途無量的“明星官員”,此前公開的報道顯示,他之所以舍棄升遷“副處級”的機會,寧愿到造林難度大、局屬二級單位包袱沉重、樹苗款外債大、信訪案件多的林業系統,據說就是因為他有著割舍不掉的“綠色情緣”,從他不惜花費巨款“種”“四季常青”的假迎客松中也不難看出他的這種個性偏愛。此外,李三成還表現出強烈的“干事”意識,他有名言“我可以容忍一個人的能力,但決不能容忍一個人干事的態度”等。
官員“有個性”也許是好事,很多“個性”官員同時也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明星官員。問題是,官員的這種“個性”應該受到外在制度的約束限制,而不能肆意地張揚發展,尤其是不能“沖動”。因為,只要官員一“個性沖動”,就會獨斷專行,就會盲目決策和胡亂決策,就會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拒絕接受民主監督,而不受監督的權力就會產生腐敗,就會給國家帶來損失。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不怕官員有“個性”,就怕官員“個性沖動”。
就拿李三成來說吧,誰都知道,林業局的職能原本是種樹的,他卻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斥巨資“種”起了假樹,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他對下屬要求極為苛刻,卻對自己極其放縱、愛搞“面子工程”。頭腦一熱、個性一沖動就什么都顧不得了。這其實正是許多“個性沖動”官員的常規表現。原貴州省交通廳廳長盧萬里、原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馬德、原浙江省建設廳副廳長楊秀珠、原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區委書記張治安(號稱“白宮書記”),等等,據說都是很有名的“個性”官員,更主要的是,他們特別容易“個性沖動”,對下屬頤指氣使甚至肆意辱罵,決策拍板的時候更是聽不進去別人的任何不同意見。他們“個性沖動”的結果,不僅僅是彰顯了自己的“個性”,讓民主監督制度徹底廢弛,使自己走向腐敗的深淵,更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實在是罪莫大焉。
因此,千萬別把官員的“有個性”和“個性沖動”混為一談。官員“有個性”往往是一種獨特的工作形式,有時甚至是工作能力強的表現;而官員的“個性沖動”則往往表現為大權獨攬、頭腦發熱、肆意妄為。沖動是魔鬼,擁有不受監督的權力的“個性沖動”就是沖出所羅門瓶的魔鬼,無法無天禍患無窮。(辛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