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東莞有關部門搗毀了一處月餅黑作坊。作坊內成袋的蛋黃堆積在一起,不少早已發臭發霉,一旁還有幾大桶黑乎乎的油,其中一個油桶里還漂著一只死老鼠和幾只死蟑螂。房間內有許多已打包好的紙箱子,包裝紙上的牌子有“安琪”,“琪旺”,“好想家”等。(據9月26日大洋網)
這樣作坊生產出來的月餅,別說是吃,恐怕就是看一眼,也會令人作嘔。然而其卻能藏身光天化日之下兩三年,連綜合執法人員都感嘆:“接到這家黑作坊內的工人舉報才找到這家窩點的”。
這就不得不讓人擔心了,這樣的違法黑作坊,在東莞還有幾家?全國又還有幾家?月餅的保質期本來就很短,而這樣的作坊,連去年回收的月餅,重新包裝一下,都敢賣。那么我們吃下去的月餅中,有沒有這種回爐與翻新的月餅?
此前,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紛紛公布了今年的月餅抽查合格率。比如山東濟南的抽查合格率為96.67%;北京市的合格率為98%;而新疆烏魯木齊市,則達到了100%。但面對東莞這家黑作坊,我們顯然有了一點對各地抽查合格率的疑問:今年的月餅的合格率果真有這么高嗎?抽查的范圍和抽查面是不是過于小了一些?大超市、大商場的品牌月餅是合格的,那么中低端市場上,路邊攤上一些商家賣的月餅,都合格嗎?特別是一些在農村偏遠地區銷售的月餅,是否都是合格的?
何以食品安全法、工商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管不住區區一個月餅?是利益驅使之下,一些人心太黑,還是監督管理與法律執行工作還有待加強與改進?希望相關管理部門,在抽查大企業、大超市之時,別忘記了管管小作坊、路邊攤;在加大管理與查處力度的同時,別忘記了增強打擊力度,讓無良的違法者付出沉重的代價,讓人們拿著手中的月餅,能夠吃得放心!(劉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