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銀行刷卡手續費率要降低的消息備受關注,有銀行方面承認確有此事,但不很清楚細節。而此前與銀行方面共同參與談判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昨天發聲明披露相關內幕稱,降價方案其實早在5月就獲得批準,但是銀行方面遲遲不出臺,導致越來越多的商家對利好政策失去信心。(9月17日《京華時報》)
銀行的壟斷地位讓他們在刷卡費“降”與“守”的博弈中,具有足夠的主動權。對于磋商形成的降價方案,敢于拖而不發并不意外。一方面,不愿意放棄刷卡手續高費率帶來的龐大收益;另一方面,銀行收費對商業的下降還是一個信號,對其他收費費率的下降也是一種壓力。利益的固守,愿意接受發改委居中調解,不免讓人懷疑只是虛與委蛇的一種策略。
刷卡費“降”與“守”測出銀行壟斷的剛性,它像一面鏡子一樣,洞照出銀行業市場競爭的缺失,以及監管倒逼的失軟。如今年2月,三部委聯合發布《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銀行基本服務擬實行政府定價。從監管放權給市場調節的角度來說,鼓勵市場倒逼的定價機制,不乏美好初衷。但是,能夠管用并得到落實,終究還需要有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競爭環境作前提。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法律界人士認為,《辦法》提出的政府定價、指導價范圍太窄,反而從法律上為銀行“高收費合法化”留下缺口。刷卡費的固守,恰恰是銀行收費定價權下放過早的一個注腳。
規范銀行收費需要制衡的杠桿,從長遠來看,只有依靠充分的市場競爭,賦予被服務者更多的選擇權,才可能擠壓掉銀行服務收費的泡沫。顯然,這必須要破除銀行的相對壟斷,在政策層面進一步降低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培育更多的金融服務主體。雖然這需要很長的路,但這條路終究還是要走的。否則,一個商家的刷卡收費降價尚且如此周折,試想達2000多個的銀行收費項目,博弈與制衡又將是何等艱難?(木須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