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消極比賽”,如何認識其中是非?這些將關系到運動員今后的選擇,也關系到未來中國體育人的形象。在這個問題上,一個明確的“官方說法”,絕非可有可無。
日前,中國羽毛球隊主教練李永波接受央視專訪,在倫敦奧運會后首次就“消極比賽”發表看法,表示世界羽聯取消運動員比賽的處罰太過草率,同時稱競技場上“金牌是惟一標準”。
奧運會期間,羽毛球女雙運動員于洋、王曉理因消極比賽被取消參賽資格,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不小爭議。當時,李永波和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巖向全國觀眾道歉。李永波的說法是:“沒有踐行奧林匹克那種全力以赴,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該負的責任我一定負”;劉鳳巖則表示:“我感到很內疚,很痛心。愿意接受國家體育總局對我的批評和任何處分”。
如今,奧運會已結束一個多月,無論李永波的“該負的責任我一定負”還是劉鳳巖的“愿意接受任何處分”,都并未“如約而至”。當然,如果二人當初表態是顧全大局的違心之論,那么,公眾并不要求他們一定要兌現。事實上,比個人不兌現承諾更讓公眾不滿的是,直至今日,有關部門對事件是非未作任何表態。
明確是非的意義在于:如果這種比賽方式沒問題,下次可以接著來;如果這么做不對,那么,就該告訴運動員,怎樣做才是對的。是非不明確,運動員以后面對類似情況仍將無所適從,仍可能收獲來自觀眾的更大噓聲。
李永波面對央視的表態,是對之前表態的徹底“翻案”。這樣的態度轉變,究竟是代表他個人還是代表羽毛球隊甚至乒羽中心?這一問題必須搞清楚。因為他講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對羽毛球運動甚至整個中國體育,可能產生誤導。
比如,以規則漏洞為由為消極比賽辯解,他列舉了足球、田徑等項目的“消極比賽”狀況,并表示所謂“消極比賽”并沒有固定的方式。我只想:即使這算消極比賽,消極的程度也有太大差別——發球就下網,直接給對方送分,相當于將籃球往自己的籃里投。而對如此惡劣的“消極”,李永波解釋只是:“你不發落網了,你發過去肯定人家不接。”
再比如,他說的“競技場上金牌是惟一標準”。競技場上,金牌當然是重要的標準,但絕非“惟一”。一旦金牌成了惟一,那么,為了拿金牌不擇手段,因為拿了金牌“一俊遮百丑”,都會被認為是正當的選擇。但我們真的需要伴隨著全場噓聲的金牌嗎?置噓聲于不顧眼里只有金牌,是在弘揚還是褻瀆奧林匹克精神?大是大非的問題,不應因羽毛球隊包攬奧運金牌而被“屏蔽”。
完善規則不留漏洞讓人鉆,當然必要,但面對漏洞我們如何選擇,同樣重要。如何看待羽毛球“消極比賽”,如何認識其中是非,這些將關系到運動員今后的選擇,也關系到未來中國體育人的形象。在這個問題上,除了李永波的說法,一個明確的“官方說法”,絕非可有可無。(李曙明 媒體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