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的中秋國慶長假,全國小型車輛將首次被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費。有交通運輸部專家曾經作過計算,重大節假日,一個省收費公路的每日收費額為3000萬~5000萬元,幾個重大節假日加在一起大約為6億元,免費后每年全國少收近200億元。(9月16日《中國青年報》)
千呼萬喚之下,高速路重大節假日免費終于將要付諸現實。圍繞這個熱門話題,最近網絡上形成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一種是民眾欣慰的聲音,雖說免費期僅區區幾天,但較之以往好歹也算是種進步;另一種是路橋方心疼的聲音,前些天有企業老板跳出來問政府要補償,現在又有專家跳出來說少收了多少多少,算盤子撥拉得嘩嘩響,牙花子都能撮出血來。
絮絮叨叨的抱怨聽得人心煩,可仔細回味一下,專家的話無意之中也透露出高速暴利的一絲崢嶸。有人就說了:天呢,才幾天啊,就200億元,不得了啊。
的確不得了。要不然,“世界最高物流成本”的桂冠怎么會花落咱這兒,“毛利率超茅臺”的驚艷戰績又怎么會產生。如今僅僅是少收個三五斗,就能高達200億元之巨,真令其他行業經營者羨慕嫉妒恨。此情此景,唯有劉姥姥嘆賈府老爺太太們那句話足以抒情:你老拔根汗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讓點蠅頭小利就怨聲連連的嘴臉確實丑陋,而只算虧算賬的邏輯顯然也相當可笑。我們不妨質問一下路橋公司:你們多收了老百姓多少個億?這些年來,路橋公司一直搖著“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破舊旗子不停從民眾腰包里摳錢,可實際上,數不清的公路早已進入超期收費行列。超期三五年的不在話下,超期十幾年的也不算少,算一算,老百姓多花的冤枉錢恐怕已是天文數字。
所以說,區區幾天的免費,充其量算是對以前巨額欠賬的些許彌補,無須訴苦,無須邀功,無須一副哭喪臉,做了點本該做的而已。裝出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樣問國家要補貼,不過是在增加民眾的惡心感,想要補貼可以啊,先把以前多斂的吐出來再說。
以交通運輸部為代表的部分官方機構,也不能只盯著虧損賬。只關心少收了多少是種短視思維,也是缺乏民本情懷的體現。
看事情得看兩面。有道是有失必有得,高速路節假日免費,無疑是得大于失。一方面,能夠砍掉不菲的交通成本,還利于民,是促進“民富”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能夠直接刺激旅游消費,旅游產生的效益遠非路橋費可比,由此帶動的是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系列產業的興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都相當可觀。此外,能夠收獲民心,讓民眾看到政府改善民生的決心與誠意,為政府形象添彩。區區幾百億元換來如此豐碩成果,非但沒虧,簡直是賺大發了。
享受免費出行是民眾的應得權利,讓民眾享受免費出行是政府的分內之職。這才是問題的根本。認清楚自己的義務,才不會把高速路當成提款機,才不會像擠牙膏一般推出免費政策,才不會只盯著虧損賬皺眉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