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9月2日報道,針對公眾關注的健康元全資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疑購億元地溝油用于制藥流程中一事,9月1日,焦作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工作人員表示,初步調查結果很快就會以市政府公告的方式進行公開;查出是誰的問題,就由誰承擔責任。
“調查結果”肯定是會有的,這一點人們倒不會擔心。可是,公眾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查出是誰的問題,就由誰承擔責任”的表面化結論嗎?要知道,大家并不只是關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此起彼伏的“這一個”,更關注的是為何會頻繁出現“這一個”以及如何防范更多的“下一個”。遺憾的是,從“焦作健康元”事件看,有關方面連“地溝油藥品”該由誰來監管都還沒有扯明白。
我們看到,“焦作健康元”事件曝光后,焦作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健康元的產品不是食品,不在其監管范圍,可能屬于化工產品,詳細情況還在調查;焦作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則表示,健康元不屬于藥品生產企業,沒有藥品生產許可證,也不屬于其監管范圍。這樣的局面,人們非常熟悉,就像“有毒豆芽”,農業、工商、衛生、質監、食品藥品等等“九龍治水”,結果是誰都沒有明確的監管責任。也像一個笑話說的,“問題牛奶”的責任,從部門推向奶企,再到奶源,再到奶農,再到奶牛,奶牛則怨草地,于是小草也喊冤說都怪草的媽媽基因不好,這個結論人們稱為“草他媽”的咎責方式。
“焦作健康元”是多么大的事情——一年半的時間里連續采購1.45億元地溝油,用于生產當今國際抗生素市場的主角頭孢菌素關鍵部分(7-ACA),而健康元的此類產品,占據市場總量的1/4。對這樣的巨無霸,現在才來發現所謂的監管空白,此類幽默未免太冷太黑色。按照焦作方面一些監管機構的邏輯,一個產品只要前面的工序是跨越行業的,幾乎都是找不出負責的監管單位的,這樣的監管土壤,老百姓若想不受害必屬奢望。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壓得成膠囊;2012,皮鞋很忙……”皮鞋忙,那是因為監管機構真的不夠忙。而倘若和為禍多年的地溝油PK(比拼)一下,皮鞋又算什么呢?地溝油早已形成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多用途開發等于一身的諸多產業,實際上其寫好的挑戰書,都已經張貼到了公安、工商、質監、衛生、市政、環保、商務、食品藥品等的大門之前了,可各部門結束踢皮球的跡象在哪里呢?而地溝油提出的最大一個挑戰,正是在于監管生態上面——不能讓各部門對地溝油及其衍生產品的監管,在對自己不利需要扛其責任時,隨便找個理由就推的一干二凈。(李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