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博物館日前稱,自己獲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據新京報記者獲悉,中國控煙協會日前已經向上海發函,要求取消稱號。據了解,中國煙草博物館此前還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和“上海市未成年人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煙草居然和愛國掛起鉤來,令人稱奇。館方的解釋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中,中國煙草產業工人參加了歷次革命運動,有很多紅色記憶。宣傳紅色記憶沒有問題,但是以煙草為載體,卻不能不讓人心生警惕:大張旗鼓地宣傳煙草的“輝煌”歷史,莫非是對青少年的一種另類教育?這進而引發另一個疑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評選究竟是何標準?竟然能置“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草危害”的常識于不顧,讓煙草博物館躋身其中。
根據有關部門1994年發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顯示,“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烈士紀念建筑物、革命戰爭中重要戰役、戰斗紀念設施、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遺跡、風景勝地和展示我國兩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大建設工程、城鄉先進單位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且綱要中明確提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
而根據各地分別出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辦法顯示,能被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首要條件則是“有突出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和重大影響”。公眾不太清楚,煙草博物館在這方面表現如何?而煙草博物館中陳列許多英雄的煙具,其意義值得人琢磨,難道這些英雄能夠給歷史帶來重大影響是因為他們都吸煙?
如果中國煙草博物館確實想成為這些教育基地,也未嘗不可,只要它保證,其展出的主要內容符合“吸煙有害健康”這樣的價值導向。但根據目前的資料可知,煙草博物館展出的內容中控煙只是很少一部分,而煙草發展歷程、煙草文化、煙草經貿則是主要宣傳內容。
所以,相關的評選部門還是有必要作出解釋,在評選時是否考慮到“煙草教育”對青少年的負面導向?
(姚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