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二月第一個星期的一個飄雪的寒冷清晨,帶著三個塞得滿滿的行李箱和一臺手提電腦,從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飛往芝加哥,然后換乘飛機到達北京,隨后再轉乘飛機前往位于中國正中部的河南省鄭州市做外教,你會自然而然地期待你的生活將有所改變。從密蘇里中部小鎮的寧靜生活到世界另一端的中國中部大城市繁忙的生活,這的確是相當戲劇性的轉變。
2004年2月,我來到鄭州,受邀擔任鄭州大學的外語教師。既來之,則安之,我在教書過程中逐漸愛上了這份工作。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改變為我開啟了新的生活,這樣的新生活似乎是命運早已為我設定好,但我自己卻并未察覺(中國人稱之為緣分)。
我雖然受邀成為鄭州大學的外語教師,但我不懂中文,而且同其他許多美國人一樣,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地理情況知之甚少。幸好,在很多學生和新朋友的幫助下,我不斷學習,不斷體驗,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生活。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鄉待了幾個星期。很多人認為跨國旅行一定是令人興奮不已,但對于我來說,這只不過是在32小時17分鐘之內,在漫長、疲憊、困窘的一天之中,在4個機場之間換乘三次航班、跨過13個時區的一次長途旅行罷了。我們可以如此快捷、安全和舒適地環行半個世界,這的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很享受這一過程。然而,這樣的長途旅行卻能給人思考的機會。我可以思考我現在的新生活是怎樣不同于我以前在美國的生活。這次32小時17分鐘的旅行讓我回憶起了我在2004年的第一次長途旅行,讓我開始將現在的生活與過去進行比較。
來中國之前,我過著在許多人看來非常不錯的生活。我結了婚,和妻子擁有一棟裝滿精美家具的豪華住宅。五間臥室,四間浴室,三輛汽車和連屋車庫,所有的這些都是屬于我們兩個人的。我一直說我想要簡單的生活,但我的生活卻過于復雜并且被錢財左右著。人們很容易就會沉陷在以財產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中。你的房子、車子等等,這些身外之物變成了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們決定了你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了別人如何看待你,甚至決定了你如何看待自己。你的一生都會與這些身外之物周旋,與他人攀比,并計劃著將來再添置新東西。我最終明白了,我不想要更大的房子,更新的車子或者更多的財富,因為這些東西已經在逐漸支配了我。
中國有句俗語:好好工作,天天向上。但是在我以前的生活中,我一直在問自己:“向上?要向上到哪去?”在密蘇里,我們也有一句俗語:“如果你能朝你走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你最終會到達那里。”我審視了自己的生活,卻發現自己并不喜歡現在正走著的方向,我只渴望簡單的生活。
關鍵的問題是,我的妻子并不樂于分享我簡單生活的夢想。她想要更大的房子和更新的車子,她還非常樂于借債去買更多的東西。我不想要那么多,我只想要更少些。我不想依靠借債去買更多的東西。我一直堅持說我想要過簡單的生活。最終,她說:“好吧。既然你想過簡單的生活,那我們就簡單地離婚吧。”離婚后,她得到了所有的財產,我一無所有。這一切來得很簡單。當我開車離開那棟有五間臥室、四間浴室的房子時,再也沒有什么牽絆著我。我自由了,可以去尋求簡單的生活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在幾個月后能自由地接受前往中國當外教的邀請。于是,我離開了密蘇里州羅拉市飛往中國,開始了新的生活,也開始了簡單的生活。2004年2月,我帶著三個行李箱和一臺手提電腦來到了鄭州,開始了新的生活。現在,我一生所有的物品都縮減到了三個行李箱里,這大概真的是變得簡單了。
這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來到中國第一天時的記憶仍然歷歷在目,我記得那是長久以來我第一次露出的真切又幸福的微笑。對于將來要做什么,我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我知道,我可以自由地開始新的生活,自由地做自己。從2004年開始在鄭州大學執教后,我感覺踏實又愉快。中國已經成了我的新家,鄭州也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了三點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我為何這么喜歡當一名外教的新生活。首先,是中國令人驚嘆的文化。中國古代的傳統、歷史以及哲學和我作為一個美國人所認識到的有很大不同。我在學習、比較中美兩國文化時收獲了很大的樂趣。其次,當前中國正在經歷令人驚異的巨變。我告訴學生們:近些年來,整個世界都在關注中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有如此不可思議的轉變。在短短幾年時間內,中國已成為了世界制造商,也成為了真正的超級大國。對我來說,能親眼目睹這些巨變,實在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經歷。第三,是中國人本身。在這里,我得到了熱情友好的中國人的歡迎和尊敬,并且,他們非常樂意教我理解中國人的為人處事方法。
作為一名外語教師,我很幸運地擁有一群好學、優秀的學生。我教他們英語,他們教我中文,也教我認識中國人民。在課堂上,我常常讓學生們認識到他們是少數能接受大學教育的幸運兒。作為一名教師,我讓學生們放眼未來。眼下,我在培養未來的接班人,這是我的責任,是我的義務,更是我的貢獻。我敦促學生們努力學習,同時也告訴他們,身為學生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奮斗,因為他們不僅有自己的事業和人生目標,也有家庭責任,對給予他們大學教育機會的社會更是有特殊的責任。我告訴他們,他們將是這一代人的領導者。他們將成為醫生、律師、教師、管理者、公司經理、商人、作家、研究工作者,抑或是工程師。無論從事什么職業,他們都置身于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崗位上。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是時代的領導者,也會遇到諸多巨大的挑戰。阿爾伯特·愛恩斯坦有一句名言:局限的思維認知使得制造問題的人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有效的解決方法需要教育、奉獻、創造力的結合,也需要富有革新精神的能力。
我只是一個局外人,對這些問題和挑戰的背景都知之甚少。我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中國的問題,也無法告訴其他人怎樣以最好的方式去為人做事。但我相信,會有人找到解決方法的。而發現者將會是現在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們,他們也將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當中。因此,假如我能夠為當今的領導者在進行資源分配時獻策,我將建議把普及教育放到首要位置。為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而做充足的準備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學生們對這些教育投入所能期待的最好結果。這就意味著:為接受不同層次教育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室,建立更多的大學,開設更多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以及為師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我真切地希望當地政府和國家政府能夠全力推動教育體制進一步發展。
我想指出的是,我非常欣賞我的中國同事在培養未來的接班人而做出的杰出工作,特別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付出。僅僅幾年,現在我班上學生們的英語表達能力遠勝于以往幾屆學生。中國學生接受到的英語教學方法得到不斷改善,因此,學生們在我到來之前,就擁有了較高的英語水平。正是由于學生們具有更牢固的學習基礎,我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學生們在完成我的課堂練習后,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但是,中國的英語教學體制還未達到全面完善,需要繼續發展和改進。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的英語教學體制正得到明顯的改善;我也相信,更多的資金與力量的投入必然能夠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通過分配更多資源來改善教育體制的另一個作用,是能夠減少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巨大壓力。人人都明白現今中國面臨著一個教育難題:學生過多,教育資源不足。典型的中國學生,尤其是初高中學生,是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為了取得成績而學習的。再加上時而不理想的考試成績,這種壓力無論對學生們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是極為不利的,盡管這種不利影響短期之內不會表現出來。而且,學生過多這一問題導致大學僅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而不是通過個人才能、創造力等其他因素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不幸的是,學生過多也意味著測評體系會以高分數來決定學生的錄取。然而,高分并不意味著高能,僅憑高分是不能評判學生的其他素質的。此外,教師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讓眾多學生都能得到一對一的輔導。
有一個老習語:ABC(American-born Chinese),也就是指那些在美國出生,但最終回到中國的中國人。有時我很困惑:假如我在中國待的時間很長,我是不是會變成中國人?或者,我會變成一個ABC,一個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當然,文化和語言上的鴻溝使得我不可能完全融入到中國社會。此外,我是個美國人,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驕傲。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我懷著極高的敬意來到中國,來領略她歷史悠久的文化,贊賞她取得的巨大的現代化成就。拋開愛國情感而言,我真誠為自己在中國找到的美好新生活而滿懷感激,因為我知道:中國就是我的家。(作者:鄭州大學 蘭迪·格林 劉安劼 趙芳 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