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謝國忠(資料圖)
不久前,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奧巴馬保健法”不違憲。這是美國數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社會經濟改革的最后一步。醫療保健支出已經占到美國GDP的18%,而且還在繼續上升,已經成了時下美國經濟的致命缺陷。無論對美國還是全世界,奧巴馬的法案都會帶來巨大影響。
本次最高法院需要裁定的核心問題,就是法案中強制要求所有人參加醫保的條款是否違憲。在醫保領域,市場原則效用有限。年輕而且健康的人缺乏參保動力,帶來的所謂的逆向選擇問題。這些人到年老多病的時候,是愿意購買醫療保險的。只有在成本可以被所有人分擔的時候,保險行業才能有效運轉。逆向選擇會導致保險費過于高昂,所以政府才不得不參與醫療保險。
在需求方面,美國也開始與其他發達國家采取一致立場,而在供給環節,依然是市場驅動。美國的法律體系,幾乎為醫療支出的持續上升打了保票,盡管目前他們的支出水平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當需求方獲得補助之后,供給方肯定會繼續抬高價格。在我看來,當前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格局是不可持續的。它缺乏供給環節的價格監管機制。而要改變這一不合理現狀,只能等到現有這套系統撞了墻,無法持續的時候。
全民醫療保健服務是本屆奧巴馬政府最大的歷史遺產。有了這項成績,才能確保這位總統作為一個言而有信的人物存在。因為醫療保健行業規模和實力過于強大,他不可能完全解決供給方面的成本問題。經他修訂后的醫療保健系統,依然缺乏穩定性。僅僅依靠改變需求環節,而不去觸動供給環節,美國不可能得到類似于歐洲國家的成果。
最高法院裁決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大大提高了奧巴馬再次當選總統的可能性。如果醫改法案被否決,奧巴馬就要背負一個失敗的任期去參加競選。即便是他的支持者,也很難拿出富有說服力的論據投他一票,選他的理由只是因為對手更差。
美國作為一個當之無愧的強國,長期處于高位,且還在持續攀升的醫療保健支出,已經成了其經濟難以承受的重負。如果美國的醫療支出可以減少一半,降到日本的水平,那么美國財政和貿易都會出現盈余。
不斷升高的醫療支出,部分反映了不斷下降的國民健康水平,國家競爭力也隨之下降。美國居民肥胖率高達36%。我很早就說過,這才是美國面臨的真正威脅。提供全民醫療保障,當然是推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一步,但卻沒能抓住美國醫療政策的病根,治標不治本。
尤其令人擔憂的,就是美國低收入和少數民族人口中的肥胖率上升問題,肥胖、低收入和高醫療支出組成的惡性循環,正在把這個國家拖入深淵。目前有很多傳聞說,不少公司正在回歸美國本土,我認為,這些傳聞并不能反映發展趨勢。美國人的健康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們像三十年前一樣經營制造業。
全球經濟危機已經到了第五個年頭,當前經濟面臨的困境,反映的是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提倡經濟刺激計劃,指望借此啟動經濟復蘇,以為隨后的增長可以順理成章越來越快。但是這樣的設想是不切實際的。美國要恢復世界競爭力,就必須解決醫療支出過高的問題。否則,任何表面看上去可持續的增長,最后都只是泡沫,只會讓最終的局面更加糟糕。(謝國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