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預警,應當越明確越好,而不能只是發送一條內容含混的短信,如何提高預警信息的精確性和實用性,更好地指導災害應急,也不容忽視。
據新華社報道,6月28日早晨6時許,四川省寧南縣白鶴灘鎮矮子溝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矮子溝沿岸村民全部撤離,無一人死亡,然而,住在溝內一處職工宿舍的三峽公司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程施工人員及家屬卻未能幸免于難,目前已確定14人遇難,26人失蹤。
同樣的災難,同樣的地點,為何村民和施工人員的命運卻迥然不同?原來,村民收到國土部門的預警,施工隊聯系人胡某同樣收到了預警,但他隨手把預警短信給刪除了。三峽公司也發出了預警信息,但收到信息的施工局的3個副局長,一個在外地出差,睡著了沒看到,另兩個說根本沒收到短信。
這起事故,暴露出相關企業在安全管理上的嚴重混亂與疏忽,與此同時,更值得反思的是,數千施工人員的生死存亡,只能托付于一條短信,這是否太簡單了?天災面前,政府部門和企業亟須補上“預警”這門課。
此次泥石流災害中,暴露出災害預警的諸多問題。
其一,預警短信被刪除,刪除短信的胡某要承擔直接責任。但其輕率的行為背后,是安全意識和預警機制的嚴重不足。預警短信怎么發、發給誰、怎么落實,都沒有明確的要求。胡某收到的預警短信就很模糊,既沒表露出災害發生的緊迫性,也未對災害可能發生的地點給予明確,只有“局部地區”這一模糊的表述,更未明確強制撤離的要求。
災害預警,應當越明確越好,給接收方一個清晰無誤的危險警告、并告知怎么處理,畢竟,身處基層的干部和民眾,他們不是什么專家,預警信息的模糊,可能會讓基層干部和民眾無所適從,難以及時作出正確判斷。
其二,泥石流災害應急被簡化成了“短信應急”,反映出當地政府在災害應急上的被動與麻木。現實中,短信發出去,對方收不到,或者遲遲才收到,或者收到沒看到,這是常有的事。災害預警短信事關千萬人命,發出之后,再進一步確認對方是否看到,這當是起碼的要求。
可在此次泥石流災害中,地方國土部門和三峽公司都只發個預警短信了事,并未打個電話確認,并了解風險區域的情況,及時作出指導和要求,或派出相關人員到現場,許多施工人員都是被當地村民組織撤離,才得以獲救,這不禁讓人疑問,當地政府部門到哪里去了?
手機日益普及,利用短信進行災害預警,當然值得鼓勵和推廣,但如何提高預警信息的精確性和實用性,更好地指導災害應急,也不容忽視。同時,也要看到,短信預警再便捷,它只能是預警方式的一種,短信之外,電視廣播等傳統預警渠道,敲鑼打鼓、挨個打電話敲門等“土辦法”,也要充分利用,而且預警之后,政府部門要進行動態跟蹤,與基層保持密切的互動,有效掌控災害形勢。
眼下正處于雨季,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正處于高發期,更多地方應吸取矮子溝特大泥石流災害的教訓,認真檢視自身預警機制的不足,面對天災,不可有絲毫的僥幸和大意。(新京報社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