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稱,建議中國從2016年實行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并每兩年延長1歲退休年齡,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有專家表示,提高退休年齡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勞動力總量減少的速度。
延遲退休不會增加勞動力供給
難道延遲退休就可以阻止人口的老齡化嗎?反過來,延遲退休與勞動力不足究竟有什么實質關系?每延遲退休一年就能額外增加多少勞動力,這有可靠的統計數據嗎?人所共知的一個基本常識是:一個人退休了并不意味著就失去了工作的權利,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一邊拿著退休工資一邊積極工作。
國人向來擁有勤勞的美德,如果到時候勞動力真像專家們想象的那般不足,完全沒必要以晚發退休工資來要挾人們繼續工作。更何況,“2030年以后,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將出現嚴重不足”,本身就是一個想象中的偽命題。隨著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們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的老路上,經濟發展對于勞動力的需求必然隨之減少。退一萬步說,就算我們仍停留在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水平,勞動力不足也會倒逼經濟轉型,此即所謂市場的力量。
在這里,我們有必要搞清楚“退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對普通公眾而言,退休早已沒有計劃經濟年代的賦閑概念,而僅僅意味著從此結束繳納社保的歷史轉而開始領錢;至于退休后他是否繼續工作,根本與此無關。當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企高管們可能是個例外,對他們來說,退休則意味著從權力崗位上退下來,不過一方面他們絕大部分從不用繳社保,另一方面這些崗位更加不會存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完全可以排除在討論的范圍之外。
先改雙軌制再談延遲退休
搞清楚了“退休”,“延遲退休”的概念就更清晰了——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彌補養老金缺口,晚給少給繳納社保的人們發錢??墒牵B老金缺口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是因為繳費的勞動者拿得太早、太多,還是因為某些人從不繳費拿得卻是別人的三四倍?別說什么“公務員不占用養老金”,否則何不將公務員養老金也拿來給全社會“統籌”?
總之,勞動力不足不可能用變魔術的法子解決,延遲退休也無益;相反,如果只從社保合同的角度去理解退休,按時退休并不會加重勞動力不足。延遲退休的全部意圖,就是為了彌補養老金缺口,這無須狡辯。但是,世界罕見的養老金雙軌制尚且遲遲不見改革動靜,不斷鼓吹延遲退休的“必然趨勢”完全沒有道理。說白了,延遲退休就是要求普通勞動者做出犧牲,如果政策制定者們自己不能首先做出榜樣,那么公眾就要問: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舒圣祥 會計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