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11日在北京啟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必須在加強監管、堅決嚴厲依法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同時,著力提升整個食品行業的道德誠信素質,這是實現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根本基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溝油”等問題食品頻頻出現,加重了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一些無良商家違法添加、以次充好,部分食品出現農藥殘留、腐敗變質,這些食品行業的丑聞沖擊著公眾的心理底線。因此,必須嚴厲整頓食品市場,挽回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維護食品安全,各級政府監管部門責任重大。這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必須在食品生產、加工、流通諸環節中,嚴加監管、深入整頓,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政府監管部門應該成為食品質量監控的“安全閥”,常態化監控食品安全狀況,對于瀆職、失職的部門和責任人,必須嚴格追責并處分,才能強化責任意識,將工作落到實處。
作為食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食品企業是否自律也非常關鍵。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責任主體,食品企業應當明白,市場經濟允許廠家追求合理的利潤,但絕不允許以次充好,甚至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企業只有誠信經營,努力打造金字招牌,才能贏得消費者認可。同樣,也只有讓誠信者得利,失信者受懲,食品生產經營者才不敢生產偽劣食品。
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相對于職能部門,消費者具有人員數量多、獲取信息快的優勢,及時發現問題食品,并進行投訴舉報,可以發揮出強大的監督作用。當然,前提是消費者投訴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在這方面,消協等機構組織應擴大維權渠道,切實為消費者提供幫助。
保證食品安全,需要從政府、企業到全社會三方積極行動。政府部門嚴加監管,企業倡導誠信經營,全社會積極參與監督,一個既安全又美味“舌尖上的中國”,定能盡早成為現實。(作者為新華社記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