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延遲退休的話題,再次引爆輿論關注。人保部日前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據悉,人保部已計劃在2012年下半年啟動有關退休年齡延遲相關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
人保部只是“計劃在2012年下半年啟動有關退休年齡延遲相關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調研還沒開始,他們就說“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就“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是否有點早了?
關于延遲退休的網絡調查顯示,近八成網友對此表示反對。這個調查結論說明,真正贊成延遲退休的,往往都是那些“工資有保障但工作輕松或干脆不干活”的人,比如那些“退二線”的官員等。對于一般勞動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很累但收入很低的勞動者而言,他們肯定更愿意早日拿到退休金,何況更多年輕人還擔心延遲退休會擠占優質工作崗位,影響自己就業和發展前途。人們不得不擔心,所謂彈性退休,最后很可能演變成部分人的盛宴,愿意早點退休的勞動者反而可能會“被彈性”。
延遲退休最根本的理由無非是要彌補養老金缺口,減少養老金入不敷出的風險。暫且不論延遲退休對于緩解養老金收支平衡究竟能否藥到病除,首先一條,這有點不公平。養老金缺口不是勞動者的錯,沒理由要勞動者用延遲退休來承擔。養老金的巨大虧空究竟是怎樣形成的?要知道,一般勞動者退休后拿的養老金不多,而這還大都來自他們的個人繳費;可機關公務員及很多事業單位員工,退休前不用繳納一分錢的養老金,退休后拿到的反而比企業退休人員高得多。如果他們也必須繳費,如果他們也只拿和企業退休職工一樣多的退休金,養老金的虧空還會那么大嗎?
我們還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養老金制度,籠統地說彈性延遲退休也就是一個本不該提出的命題。我國現行養老體制將國人劃分成三部分:企業職工退休實行社會化養老制度(單位統籌加個人賬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由政府財政全額撥款),還有很多人則根本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也不存在延遲退休的問題。并軌養老金體制,已經被輿論吁請過很多年了,一直未見實質性動作,事業單位養老改革雖然在非常緩慢地推進,但基本是“沒讓一個人下崗,沒讓一個人的利益受損”,公務員養老改革則更是雷聲都聽不到,更遑論下來雨點了。
合理的養老體制改革,應該是先并軌養老金,再談延遲退休。換言之,必須首先進行養老金并軌改革,像取消公費醫療一樣取消機關養老金,讓包括公務員在內的所有人都一樣繳費,并在退休后獲取數額相對公平的養老金,以此來彌補養老金現有巨大虧空。在此基礎上,如果仍然確有必要,再來談彈性延遲退休才是公平的。否則,一群自己根本不用繳費的人,反過來決定那些繳費的人要延遲幾年才能拿到養老金,只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無異于慷民眾之慨,這是說不過去的。(盛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