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投入約8億元,使用壽命卻不到10年——6月3日,沈陽綠島體育中心被爆破拆除。這座曾經是亞洲最大的室內足球場,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中國青年報》6月5日報道)。
沈陽綠島,可謂是我國城市建筑領域追求“高富帥”的代表之作。9年前,沈陽媒體描述即將投入使用的綠島體育中心時寫道:“備受關注的沈陽市綠島體育中心終于迎來了國際足聯(lián)特派技術人員的首次驗收……這也意味著,沈陽市從此將會擁有一個在世界體育場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豪華室內體育場?!薄熬G島體育中心,在未來幾年內將很可能成為沈陽市的又一標志性建筑……僅購買人工草坪一項就斥資100多萬美元。整個體育場內布置得相當豪華,體育場四周都安排了包廂,加上普通座椅以及伸縮看臺,整個綠島中心可以容納3.3萬名觀眾?!比欢?,就是這座曾被冠以“豪華、地標、最大”的體育場,如今卻遭遇被爆破拆除的命運。綠島體育中心被拆除之后,舊址將用于商業(yè)地產開發(fā)。
沈陽綠島的命運,再次充分表現(xiàn)了一些地方官員在城市設施建設方面與社會和民眾在理念上的巨大反差——目前我國人均體育場地擁有面積很低,老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尤其少,他們最需要的是身邊的、小型的、便民化的體育設施,而不少地方政府卻追求的是地標性的、可以辦大賽的大型體育中心;社會和市民希望有關方面珍惜納稅人的血汗錢,“不折騰”、少浪費,把錢用到正經地方,而不少官員卻熱衷于建了拆、拆了建,看我們身邊,有多少像沈陽綠島這樣沒用了幾年的建筑被拆了,沒走幾年的橋被拆了,有的甚至連沒長幾年的樹也要砍掉再種,而許多真正需要建設的房子、需要修的路橋、需要綠化的地面還是老樣兒,理由呢,往往都是資金不足;社會和公眾覺得,即使是拆掉的公用設施,似乎也應該還地于民,讓它以新的方式為社會創(chuàng)造公共福利,而不少地方政府和官員卻日急慌忙地考慮的是經濟利益,考慮的是“商業(yè)開發(fā)”,這么一大塊肥肉到了嘴邊,豈能讓它輕易溜走!
城市建設的亂象浪費的是社會和人民的血汗積累,考驗著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一些地方熱衷于拆了建建了拆,是因為主政的官員們早從中嘗到了甜頭。建是政績,拆也是政績,浪費社會資源不需要負責,這是極少數(shù)人的為官之道;社會財富沒有增加,但拉動了地方經濟,拉動了GDP增長,即使是借錢舉債,也要打腫臉充胖子,做一個百姓唾棄而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高富帥”。
目前我們的很多建設缺乏長遠,拆了建、建了拆,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和資源,還培養(yǎng)了腐敗土壤。像綠島體育中心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但卻很少有人為此負責。如果我們不對這樣的行為實行嚴厲的問責制,類似的浪費還會發(fā)生,那些以資源的巨大浪費換來面子和聲譽的“高富帥”們,將會繼續(xù)招搖過市。(映象網評論員 茹向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