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當前高考考場作弊,關鍵在于考場組織的嚴密以及考場管理秩序的公開透明。
據媒體報道,北京教育考試院近日針對高考期間容易出現的幾種偶發特殊情況,公布應急處理措施。如考生忘帶準考證,可由監考老師與帶隊老師一同確認進考場先考試,隨后補驗準考證。
這被認為是高考人性化的表現。但是,這一規則還是引起一些網友的質疑,認為如此一來,可能為代考大開方便之門,建議將沒有準考證者拒之門外,至于確實是忘掉帶準考證的考生,則“責任自負”。
教育考試部門當然可以讓考生承擔忘帶準考證的責任,但我國高考一年考一次,考生錯過這次只能等待來年,而且,誰能保證不出意外?再說,根據規則,是完全可以防止代考者鉆這一空子進行作弊的,考生首先必須由熟悉的帶隊老師確認,另外還需要在下一場考試前出示準考證給監考老師查驗。按照這一規則的操作,如果有代考者要走這一途徑,膽子也實在太大了。因為對于忘掉準考證者的檢驗,只會比其他考生更嚴格,而不是更放松。
打擊高考作弊和高考人性化,是不矛盾的。在筆者看來,高考越是人性化,對打擊高考作弊越有利。這是因為無論是考試組織者,還是監考老師,在人性化的理念下,都會更尊重考生的權益,而這種意識,有助于增強監考老師的責任感,同時促進考試規則更加完善。
客觀而言,防止當前高考考場作弊,關鍵在于考場組織的嚴密以及考場管理秩序的公開透明。我國各地的高考由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機構組織,監考、巡考人員都來自教育系統,缺乏外部監督,這給里應外合的作弊提供了空間。
今年我國不少地區建立了標準化考點,對整個考場實行實時監控,同時將高考錄像保存一段時間。如果這些考場錄像,可向對高考秩序有懷疑者公開,那么,質疑自然可以打消。就像人性化的高考操作,有帶隊老師簽名、監考老師簽名,有事后補交的準考證,這些都做好記錄,可供查閱,誰還會懷疑人性化變為作弊的綠色通道呢?(熊丙奇 學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