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任何國家都無法根治腐敗
日前,某媒體發表言論,稱中國“腐敗痛苦感”突出,是因“為人民服務”的官方政治道德深入人心,發達國家廉潔的高標準也被中國公眾見識。但是,腐敗在任何國家都無法“根治”,關鍵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因此,民間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國無法在現階段徹底壓制腐敗的現實性和客觀性,不舉國一起墜入痛苦的迷茫。
這篇貌似具有“現實性和客觀性”的社論,為官員鳴了很多不平,大都不值一駁,值得一說的是,它特別提到了腐敗與發展的關系。因為“腐敗不僅是官員自身的問題,也是制度的問題,更是‘綜合發展水平’的問題”,所以“中國不會是其他方面很落后,唯獨官員們很清廉的國家”,意思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腐敗問題,仿佛只要到了某個發展階段,腐敗問題就會自然而然輕松解決,而在“初級階段”,腐敗因為不可避免而公眾只能容忍。但是,腐敗與發展的關系絕不是這樣簡單,而且解決腐敗問題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比如,腐敗導致環境污染,環境惡化無法高質量發展。
這篇社論鼓勵公眾走出“痛苦的迷茫”,除了寄希望于所謂“發展”這個“法寶”外,另一個則是提高“允許的程度”。換言之,我們的“腐敗痛苦感”之所以突出,不是因為腐敗真的特嚴重,而是因為我們對腐敗“允許的程度”太低;只要我們提高這個“允許的程度”,我們就不至于“舉國一起墜入痛苦的迷茫”。不得不說,這篇社論深得阿Q精神勝利法的真傳,簡直就是公開鼓吹人們對于腐敗的麻木不仁。
殊不知,對公眾而言,這點“痛苦的迷茫”實在不算什么,他們對于腐敗除了表示痛苦和繼續“圍觀”,根本無能為力。所以說,提高“允許的程度”完全是一個偽問題:不提高又能怎么辦呢?公眾倒是想對腐敗零容忍,可還不是“前腐后繼”嗎?很明顯,腐敗“關鍵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是一句不負責任的廢話。公眾不僅無權決定適度腐敗的“度”,而且腐敗問題根本沒有“度”。依法治國的國家焉能“依度治腐”?
在我們一直喊對腐敗零容忍的時候,腐敗問題已如此嚴重,倘若我們改口“允許適度腐敗”,腐敗問題更將如何泛濫,其實可想而知。對于腐敗,我們必須拒絕麻木,必須保持清晰的痛感,也就是該社論所謂“痛苦的迷茫”。事實上,痛苦并不一定讓人迷茫,麻木才真正讓人迷茫。公眾那點僅剩的對于腐敗感到痛苦的權利,誰也無權剝奪。(舒圣祥 文 朱慧卿 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