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城里孩子想的是會收到什么禮物、去哪里玩耍,而很多窮鄉僻壤的孩子,他們的最大愿望只是每天中午能吃上一頓飯。近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來到位于貴州省興義市洛萬鄉的秧木小學,在這里,有一群孩子吃不上中午飯,有的只能喝點水撐到下午放學。學校曾辦過愛心食堂,學生每人每天自交3元,學校補貼1元,學生中午能吃到兩菜一湯,但因很多家長出不起這3塊錢,學校也貼不起這1塊錢,愛心食堂開辦三個月后就關張了。(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這則新聞讓我心頭一酸,現在竟然還有不少孩子吃不飽飯。“再窮不能窮孩子”,每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該如此,而讓這些孩子不挨餓的成本并不高——每人每天三四塊錢而已,按一個學年200天算,一個孩子一年七八百元而已,十個孩子一年所需的錢可能僅僅相當于官員們一頓宴席的開銷——這樣的事實無論如何都讓人覺得憤怒和羞恥。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前不久發布的報告顯示,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普遍“營養貧困”,近一半的學生不能保證一天吃上三頓飯,在一個月內,有1/3的學生吃不到肉,2/3的學生吃不到雞蛋,80%的學生喝不到奶,35%的學生每天只吃一種蔬菜,多數住校學生自帶咸菜、辣椒醬,甚至吃鹽拌飯——這可是發生在一個GDP總量和財政收入雙雙位居世界第二的國家啊!
確實,政府在行動,啟動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午餐計劃;民間愛心人士也在行動,鄧飛等人聯合發起的免費午餐公益行動已持續一年有余。可是,這些還遠遠不夠,仍有許多“秧木小學”沒有享受到營養午餐的陽光雨露,還有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在餓著肚子上學。即使那些享受到陽光雨露的地方,不少學校的營養午餐也在變質變味,問題頻出。究其原因,不乏管理不善甚至利欲熏心的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補貼標準太低,每生每天3元不足以保證學生吃上安全、有營養的午餐,這一點已經為鄧飛等人的免費午餐行動所證實。
政府啟動營養午餐計劃,一年的撥款額只有160億元,只相當于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的0.15%,地方政府搞一個形象工程的花費都不止這個數,一次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也不止這個數。全國每年三公經費支出數千億元,營養午餐經費只是三公經費的一個零頭……確實,政府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可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一天吃上三頓飯,讓他們不再餓著肚子上學,這個理由充分不充分?有什么理由比讓孩子吃飽飯更重要?
在這個兒童節,請把目光投向貧困地區的孩子吧。他們也許并不在乎教學條件怎樣、教育質量怎樣、有沒有校車坐,能收到什么禮物,他們最大的愿望只是每天中午能吃上一頓飯,下午上課時不再饑腸轆轆。這個愿望何其卑微,沒理由得不到滿足。(晏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