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還散發墨香的批文,湛江市長王中丙多次深深親吻
5月24日,廣東湛江千萬噸鋼鐵項目獲批,湛江市長王中丙走出國家發改委大門時,忍不住親吻項目獲批文件。此圖在網上引發熱議。
在國家發改委門前親吻批復文件,對于堂堂一市之長來說似乎有失體統。然而,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拿到批文的一刻,再華麗的辭藻都比不上深情一吻,更能表達湛江市長內心的激動與喜悅。畢竟,湛江作為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700億元的鋼鐵項目意義非同尋常。更何況,該項目先后五次上報,歷經三十多年才最終獲批,更是來之不易。
但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透露,鋼鐵業現有產能可能已達到年產9億噸以上,但去年國內鋼材消費加上出口不足7億噸,產能與消費之間有明顯落差。在這樣的背景下,鋼鐵項目落戶湛江“也許錯過了最好的時期”。我們無法揣測,湛江市的跑項目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發改委的決策,但公眾很自然地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不去跑,不合時宜的鋼鐵項目還會獲批嗎?
哪些項目應該上,哪些資金應該投,本應基于理性的決策考量。“跑部錢進”,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可能干擾決策的科學性,剝奪了其他地方的發展權益。同時,也容易滋生腐敗。國家審計署原審計長李金華曾這樣解讀“跑”字,“跑是一個足字旁,還有一個包,要帶包去跑。誰跑得多,部委情況了解多,就可能多獲得一些撥付款。”或許帶的除了公文包,還有錢包。
“跑部錢進”亂象的背后,是“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所導致的財政支出隨意性。在中央財政支出中,對地方政府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比例高達80%左右,2011年達到近4萬億元。由于轉移支付的申請、使用、監管及責任承擔等問題并沒有嚴格的法律規范,導致轉移支付項目不能制度化,沒有規則可以遵循,只能由掌控權力的部門說了算,自然引發了各地對有限資源的爭搶。
所以,要盡快為財政轉移支付立法,建立科學規范的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同時要加強對部委權力的約束,審批程序和依據向人大、媒體公開,接受監督;建立決策項目績效考核,遏制隨意批條的利益沖動。唯此,才能避免出現“市長很開心、公眾很憂慮”的尷尬。(張楓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