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戒網癮專家”而成名的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陶宏開參加一款網絡游戲的“品鑒會”,并在微博大力褒獎這款網游。(5月28日《南方日報》)
盡管陶宏開一再強調,自己反對的只是不健康的網絡游戲,也聲辯,未收巨額代言費而只是少量的勞務費,可這邊廂是大名鼎鼎的“反網癮斗士”,那邊廂是網絡游戲的代言嫌疑者,身份背離很難不讓人質疑,以及衍生利益勾兌的灰色聯想。陶宏開作為“反網癮”的公眾人物,即便不為“愛惜羽毛”計,為了保持批評的獨立和清醒,也不該涉足網游推廣環節。
對游戲是否健康性質的審定不能憑著一個“戒網癮專家”的頭銜就做出判斷。該事件映射出的更大問題是中國網絡游戲分級制度的空白。雖然網絡游戲正在催生越來越多的沉迷者,但即便是在國外,它也不是洪水猛獸,被管理者一概禁之,相反,它們更多地被置于分級治理的框架內。在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負責電玩游戲的評級工作,在臺灣地區,則有《電腦軟體分級辦法》專責網游相關審核與評估事宜。因為有著獨立第三方的分級與管理存在,所以網絡游戲的社會副作用被最大程度地控制。
相反,在當下,網絡游戲的分級制度久久難以出臺,于模糊的監管空間下,自然既會有各種渲染色情與暴力的網絡游戲大行其道。“戒網癮專家”不是網游鑒定專家,即便其存在一定的鑒別能力,也只是代表個人的觀點。以“戒網癮專家”的名義代言某款網游、推廣某款網游,都有濫用了社會信任之嫌疑。
伴隨著網絡游戲的產業化,“戒網癮專家”陶宏開的成名不是偶然的,在筆者看來,他的推薦網絡游戲之舉也不是偶然的。“戒網癮專家”也推薦網絡游戲只不過說明一個事實:當網絡游戲一邊高歌猛進,一邊卻分級標準缺失,社會的確很難對此有著清晰的認知,就像陶宏開一樣,即便是反對網癮的斗士,也會踏進是非不清的泥沼。(王聃 媒體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