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意外成為“最美女教師之前,已經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執教五年多的張麗莉,一直都沒有拿到正式的教師編制,也沒有醫保,每月的薪水僅為一千元。(5月20日《現代快報》)
“最美女教師”的救人故事,很像主旋律電影;可“最美女教師”之間的真實生活,卻并不能給人以正義感十足的感覺。在黑龍江全省掀起向張麗莉學習的高潮、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張麗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全國婦聯授予張麗莉“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教育部也授予張麗莉“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之后,我們才發現一個這樣的尷尬現實——張麗莉老師沒有編制,也沒有醫保,她是一名名副其實的“臨時工”。
這是一個處處都有“萬能臨時工”的時代。整個社會都因為“臨時工”容易成為替罪羊的現象層出不窮而異化了對臨時工的概念理解??墒?,張麗莉的故事,又還原了“臨時工”的本來意義——不是所有的“臨時工”都是替罪羊,有一些“臨時工”還可以做到感動全中國。另外,張麗莉拯救的,絕非只是臨時工這樣一個用人概念,更主要的,我們更應該反問當下的用人制度,是什么原因沒有讓其成為真正的在編人員?
眾所周知,《勞動合同法》實施后,法律意義上已無臨時工、正式工區分,只有合同期限長短之分,用人單位用工必須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能以臨時崗位為由拒簽。如果是在臨時崗位用工可以在勞動合同期限上有所區別,比如選擇與勞動者簽訂“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非全日制用工合同”。那么,張麗莉有沒有和學校簽訂勞動合同,如果沒有,張麗莉該不該接受以上那些榮譽?如果有勞動合同,學校為什么只給她這么低的待遇?
一個糾結的問題也因此而產生:假如張麗莉沒有這次人格瞬間閃光的表現,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她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轉正,或者說,她還有沒有可能轉正?可以肯定地說,當地的用人制度并沒有給予張麗莉以真正的制度關懷,我們感嘆于她的偉大表現,卻也痛心于社會對她的虧欠。我們同時也在擔心,假如在此之前,張麗莉因為不公正的待遇離開了教師的崗位,即我們的用人制度留不住最應該成為老師的人才,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呢? (王傳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