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困擾房企的主要是資金緊缺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開發商來說無異于“雪里送炭”。要使降準發揮最好的效果,如何保證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是關鍵。
5月12日,央行宣布:5月18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雖然此前市場已有預期,但是,央行在公開市場里逆回購、正回購疊加操作,使得業內人士感覺短期內降準可能性不大。因此,這次降準,出乎市場預料之外。
這是自去年12月5日以來第三次降準,也是今年2月24日以來第二次降準。這次降準后,大型金融機構執行20%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小型金融機構執行16.5%的存款準備金率。這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大約釋放4200億元左右流動性(4月底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84萬億元)。
央行突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基于以下幾個因素:首先,通脹壓力有所減輕。4月份CPI同比上漲3.4%,低于3月份0.2個百分點,也低于一年期存款3.5%,利率重回正利率區間。其次,外匯占款增速減緩。市場普遍預測,在3月份外匯占款回升情況下,4月外匯占款規模應低于500億,甚至不排除有負增長的可能性。再次,股市不景氣。最后,央行突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預示4月份經濟增速仍在下滑。
如何看待此時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呢?筆者認為,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劑藥方于實體經濟的幫助可能效果不大,反而與樓市調控的方向有些不一致。
當前發展經濟,最重要的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解決實體企業經營資金匱乏問題。也就是說,如何保證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是關鍵。但是目前實體經濟的現狀決定了釋放的4000億元資金很難進入實體經濟、實體企業里。進不到實體經濟里就可能進入到其他領域,如樓市、股市以及一些投機炒作領域。
事實上,目前市場總體流動性并不缺乏,缺的是引導這些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這種不修好渠就放水的做法值得商榷。
過剩的流動性對物價帶來沖擊,在過去幾年已有大量的例證。因此,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后,不排除一部分流動性進入農副產品領域炒作,進而推高通脹。
當然,不可否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實體企業會有一定支持。但是,在目前企業經營困難,產值利潤都在急速下降情況下,釋放的流動性企業很難吸收消化。從這一層面來講,降準不如降息。
顯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股市構成利好。但是,這種利好可能是短暫的,如果宏觀經濟面繼續惡化,“降準概念”不會對股市的基本面起到逆轉的作用。
此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對樓市最大的利好。目前,困擾房企的主要是資金緊缺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開發商來說無異于“雪里送炭”。那么,一些因資金鏈緊繃而不得不降價促銷的開發商,或因資金問題的解決而繼續維持高房價。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顯而易見,降準是不利于樓市調控的。
其實,中國經濟目前通脹壓力與經濟下行壓力并存的現狀決定了,貨幣政策發揮的空間已越來越小、越來越窄。頻繁使用數量型工具,而不配套以價格工具,其效果也是有限的。余豐慧(河南 職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