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是“母親節”。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專家學者們認為,中華民族有重視人倫親情的優秀傳統,呼吁確立“中華母親節”,而不能把美國母親節視作世界的母親節,最終被“西化”。(5月13日新華網)
母親節是一個彰顯親情的溫馨節日,也是對天下所有母親感恩的節日,在日期選擇上應尊重既有民俗,沒必要將其“意識形態化”,強行區分中外。要知道,我們的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元旦等節日甚至連陽歷本身都是西方的舶來品,要防止“西化”,是否也要在這些節日上彰顯中國特色,搞中華婦女節、中華勞動節之類呢?
母親節和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節日不同,它起源于古希臘,流行于西方,中國雖然有“百善孝為先”的傳統,但并無專門的母親節這一節日,只是這些年來才在商家的推動下慢慢傳播開來,和圣誕節、情人節有些類似,民間已逐漸接受,漸成一種新的民俗。這種情況下,專家和媒體可以順水推舟,使母親節讓更多人知曉,何須悖逆民俗、另擇時日?
當然,人家這些所謂專家“站得高、看得遠”,能將一個母親節的日期上升到文化安全、國家安全的角度,并宣稱,中國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勤勞、堅強、善良、包容的母親,我們中華民族也該有自己的母親節之類。這種宣傳伎倆將“陰謀論”、“敵我論”組合在一起,利用了人們下意識中的成見、恐懼、喜好、敵意、自我優越感等,很容易煽動民族情緒,但卻經不起理性推敲。
其弊病在于:一則敵我思維意識僵化,將母親節的流行視為“文化侵略”,但要知道,文化本來就是兼收并蓄、不斷演變的,別人好的、我們沒的為啥不能拿過來,為啥已經拿來、民眾已經習慣的還非要另搞一套?二則文化自戀情結嚴重,光顧自夸了,試問哪國的母親不值得贊揚?三則依然幻想“為王者師”,注意到,這些專家更多的是在向權力喊話,希望通過政府來強行地移風易俗,而英美的母親節是在民間流行后政府才順勢發揚的。
希望母親節是一個充滿人性溫情的普世節日,而不是一個被盲目民族情緒裹挾、被權力強行指定的特色節日。
韓青(市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