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個人來說,飲用水像空氣一樣重要,可我們長期飲用的自來水合格率只有50%左右!在食品安全堪憂的現實語境中,如果連自來水都無法保障起碼的安全,真是情何以堪?既然住建部2009年對水質進行了檢測,何不廣告天下,以正視聽,難道這也是國家秘密?
據《都市快報》報道,2009年下半年,為了“大致搞清”全國城市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住建部水質中心做了一次全國普查。這是近十幾年間最大規模的檢測,覆蓋全國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得出了最為接近真相的飲用水質數據。但至今,住建部仍未對外正式公布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多位接近權威部門的業內人士說,他們所獲知的此次檢測結果,實際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
水是生命之源,對全國每個人來說,飲用水像空氣一樣重要,而調查顯示我們一向認為純凈的自來水,居然實際合格率只有50%左右,這不能不讓人驚駭。在食品安全堪憂的現實語境中,如果連自來水都無法保障起碼的安全,真是情何以堪?當然,自來水的準確合格率是否只有50%,尚待權威部門回應。既然住建部2009年對水質進行了檢測,何不廣告天下,以正視聽,難道這也是國家秘密?
自來水的準確合格率雖不明確,但從各地不時曝出的水污染事件中足以看出,我們所飲用的自來水確實不怎么干凈。誰玷污了我們的飲用水,誰來保障自來水質的起碼安全?公民花錢買水,自來水企業供水,雙方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合同關系,企業有責任遵循誠信原則,按質按量保證水質合格。承諾的是好水,供應的卻是劣水,這顯然已經違背合同,監管部門在哪里?
在國外發達國家,自來水幾乎全都可直接飲用,正所謂“自來水管道內流淌的是優質水”,而在國內卻找不到直飲水,哪怕是北京四環內也無法保證自來水直飲,2008年舉辦奧運會時一些地方尚能直飲,但卻是曇花一現。如果達不到直飲,起碼能保證水質安全吧,而這居然也是奢侈品。
說到水質,不能不提水價。這幾年,各地水價上漲的聲音此起彼伏,不少自來水企業一再抱怨成本攀升,嚷著漲價。既然急咻咻漲價了,為何不能老實地提供安全的自來水?眾所周知,我們上繳的水費除了基本水費,還包括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等,一些地方甚至將垃圾處理費包含在內。試問,水資源費是如何涵養資源的,處理費又是如何處理污水的?老百姓繳納的水費都是血汗錢,可不能像水一樣白花花地流走。
著名水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認為,保證飲用水合格、達標,需要從四方面入手:一、當務之急是在中國多數自來水廠建設活性炭池子,這是深度水處理工藝的關鍵步驟;視水源狀況,有的地方還要上馬臭氧技術。二、各級政府要嚴格檢修供水管網,加快更換老管道步伐。三、要制訂供水應急預案,假設水源發生大污染,要有一套辦法跟上,保證公眾的飲用水安全。四、必須要搞第三方水質檢測。第三方要客觀公正地檢測,同時加強檢測頻率。這種檢測數據要及時地向老百姓公布,讓百姓參與監督水質。
應該說這些建議都是真知灼見,問題是,無論建設活性炭池子還是檢修供水管網,都需要錢,這些錢是企業買單還是政府出資,抑或由老百姓承擔?如果做到這些,接下來是不是又該上調水價?
據報道,在一些地方,明明該由政府承擔自來水管網投資,相關部門卻當了甩手掌柜,讓自來水企業承擔,最后轉嫁到用戶身上。更可笑且可怕的是,有些相關部門不僅不承擔自來水管網建設的經費,而且還從水費中分一杯羹,拿走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費。監管不到位,又想謀些利,自來水的質量自然無法保證。
當前,不少城市居民用桶裝水、瓶裝水替代自來水,對此王占生教授直言:“老百姓覺得自來水不好,開始喝桶裝水,這是在打當地政府的臉啊!”話雖不中聽,但確實在理。不能讓自來水成為公眾的噩夢,這就需要監管部門正視水危機、治理水危機,實打實地監督,不能帶一點水分。
秦淮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