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不再是一個模糊概念,浙江溫州一中學列出早戀7條“標準”,男女同學在學校并肩散步等都將被界定為早戀,輕者被記過,重則開除。學校董事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校已有20多對“情侶”,這個數字還在往上升,早戀已嚴重影響學生學業,但他們想不到比這更好的辦法制止。(5月3日《羊城晚報》)
最近,“雷人”校規一下子躥紅了網絡,儼然成為了眾多網友“圍觀”的對象,媒體議論的焦點,學者抨擊的目標。從成都一家中學的“男女同學平時距離不能小于50厘米”規定,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的“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飯”的聲明,再到現在浙江溫州一中學的“禁止男女同學在學校并肩散步”的標準出臺,還有諸如“男女生不得成對單獨出現在校園里”、“校園內禁止游吃”、“生日不可請同學一起過”……校規越來越雷人,似乎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適當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校規制定可以彌補人為管理的先天性缺陷,可以約束不檢點的“粗風惡習”,呵護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然而,現在的各個學校,甚至小學也“與時俱進”,似乎原因也如出一轍,都是打著提前預防“早戀”之名,雷人校規頻現?!袄兹恕毙R帥]有最“雷”,只有更“雷”,為何校規成為“笑規”?
這些“雷人”校規是對癥下藥還是亂開藥方?到底傷的是誰呢?筆者認為,一方面“傷”的最重的當屬“雷人”校規下的“花朵”。學生以學習為第一“要務”固然不錯,但學生也是處在“十七歲的花季”,男女之間互有“愛慕之心”,互訴“學習的煩惱”也是人之常情。一味地“棒殺”,可能會助長學生的“叛逆”性格,最終成為問題少年。從長期來看,可能會扭曲學生成人后將來走向社會的愛情觀,甚至是婚姻觀。
另一方面,“傷”的是對學校人才培養方式的信任。雷人校規的制定,一方面彰顯了制定者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了該校領導層的“懶政”治校的定性思維。對男女學生的一舉一動搞“一刀切”,把“人性化”拋之腦后,以“不準”“不許”等家長式的命令口氣約束學生行為。動不動就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使用“記過”“開除”等官場的處罰方式給學生以“恐嚇”。長此以往,學校不僅失去了最純潔的境地,更培養不出個性化的人才。
正如網友“李真”所說,“將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心理發展造成的對異性的愛慕歸為‘早戀’,顯然不科學?!弊鳛榻虝说男7?,應該正視當前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早熟等客觀環境與因素,應該多花心思考慮如何“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何“因材施教”培養出“術業有專攻”的人才,這遠比制定“雷人”校規更重要。(作者:喬建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