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足壇法治建設,以“零容忍”的姿態徹查每一起貪腐瀆職案件。反賭掃黑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隨著南勇、謝亞龍等前中國足球高官出庭受審,耗時近三年的足壇反賭掃黑進入了新的階段。與第一批審理并接受宣判的48名被告人一樣,本批審理的謝亞龍和南勇等11名被告人,也將在法庭合議后擇日進行一審判決。
中國足球聯賽被假球、黑哨侵蝕、綁架,這直接污染了行業空氣,挫傷了球迷的感情,導致了中國足球隊在國際比賽中的戰績每況愈下。在司法介入之前,中國足球經歷了一段行業約束軟弱渙散、賭球假打肆行無忌的歲月。雖然中國足協也曾試圖加強行業管理,凈化足壇環境,結果卻是不但沒能阻止歪風邪氣擴散,反倒有很多足協官員被拉下了水。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始于1994年,在職業聯賽的初期,市場機制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聯賽水平穩步提高,而歪門邪道較少。但隨著附著于足球之上的經濟利益越來越大,而相關的制度建設又不健全,假球、黑哨現象漸漸滋生。
弄虛作假總會留下痕跡,管理者如能在壞事處于萌芽或初發狀態時予以當頭棒喝,局面肯定大為不同。然而在幾個標志性事件的處理上,中國足協拖泥帶水、殺伐不力,直接導致了后來的崩塌局面。1999年的渝沈之戰,假球形跡昭然若揭,中國足協派員調查,卻在關鍵的取證環節上收手,結果不了了之。2001年,足球裁判龔建平的“自白書”引爆新一輪打黑風暴,結果他以受賄罪被判刑十年,而很多同樣收了錢的裁判員卻僅僅接受了行業內部處罰就安然過關。同一年還發生了明目張膽的“甲B五鼠”事件,在公眾一致要求司法介入的呼聲中,涉案俱樂部又一次逃過了法律的懲治。
在這些假球黑哨發展的關鍵節點上,作奸犯科者一次次地從容過關,給整個行業產生了極壞的示范效應,已經和即將下水者因此而越發膽壯:倒霉的只是極少數人,只要你懂規矩,不管在足球圈怎樣折騰,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卻是豐厚的經濟回報。在其后的時間里,足協官員、俱樂部管理者、球員、教練、裁判員不同程度地卷入黑幕,中國足球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和全國人民的笑柄。
直到三年前,因為一起跨國賭球案的牽連,足球反賭掃黑風暴從南粵刮起。法律之劍落下,足球蛀蟲紛紛落馬。如果司法能早一些介入,中國足球本不必蹉跎這么多年的光陰,不必付出這么高的社會成本,才有機會正本清源。不過晚來的正義仍然是正義,正是因為司法介入,那些操控比賽、賭球贏利的“大佬”,收受黑錢、昧心吹哨的裁判,左右裁判、設卡尋租的官員,場上假踢、場下交易的球員,再也無所遁形。正是因為司法介入,已經被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才得修復,已經被“打跑”了的觀眾才漸漸回流,已經被挫傷的公眾對中國足球的信心才重新凝聚,已經跌落到谷底的中國足球才有了重新來過的良機。
反賭掃黑能在短時間內震懾腐敗分子,卻不能保證中國足球從此走上正確有效的發展之路。此時此刻,變革體制、破局求生已是繞不開的話題。對于現任的足球管理者來說,推動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健全職業聯賽管理監督制度,加強裁判員隊伍建設,狠抓青少年足球技術,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務。而且,這些事情都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真正見效。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足壇法治建設,以“零容忍”的姿態徹查每一起貪腐瀆職案件。可以說,反賭掃黑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