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心靈富豪榜”在中山大學發榜。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榮膺第二屆“中國心靈首富”,許家印、柳傳志、鄧飛等入選“風云榜”。評選過程以10個標準進行,其中“經濟建設”僅占10%。主辦方呼吁藉此改變“金錢至上”世風,拯救人們心靈。(4月23日《新快報》)
讀罷這個消息,內心不免有點感動。在這個物化的世界,有人公開對“金錢至上”說不,喊出建設“心靈富豪”的聲音,確實難能可貴。但轉念一想,又不免有點惘然:評選“心靈富豪”,就能拯救人們的心靈嗎?
無可否認,這個“中國心靈富豪榜”上的人物,個個都是時代前進洪流中的精英和驕子,他們在心靈建設和道德上,確實堪稱這個時代的表率和典范。譬如茅于軾,以年邁之身不顧流言,切身為改革與發展鼓與呼;譬如許家印,以大手筆的慈善被稱為“中國首善”;譬如鄧飛,以一個記者的力量推動“免費午餐”……他們的內心修為和社會責任,足堪國人榜樣。如果13億中國人都能有他們那樣的道德行為修養,我們社會的美好自然不用多言。
但這樣的如果,畢竟只是如果。魯迅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心靈富豪”也好,“中國的脊梁”也好,我們的國家,從來都不缺這樣的榜樣和典范。可問題是,有著5000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從來都沒有擺脫權力和金錢的崇拜。古時“權力通吃”,現在“金錢為王”,金錢,演化為市場化中國最重要的價值標尺。為了錢,人心不古的事情早已舉不勝舉。
這個時候,有人寄望于“心靈富豪”來拯救世風,當然是個美好而善良的愿望。但愿望的結果,很可能會讓人失望。因為當前國人的“金錢至上”世風的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制度土壤。在一個物價飛漲、稅費高企、社會保障體系和救助機制嚴重不完善的社會,如果沒有金錢,還真是寸步難行。而權力之手的無處不在,民主和法制的嚴重不健全,老百姓如果手里沒有了錢,就等于沒有了“安全感”。這個時候,即便有再富足的心靈,再高尚的道德,也難免“同流合污”,難以自持。
胡適說:“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所以,拯救“金錢至上”世風的根本辦法,是在民生和保障上做文章,在制度和規則上找良方。寄望于“心靈富豪”的道德文章,只不過是一場夢幻式的自我安慰罷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