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將逐步把戒煙咨詢和藥物納入基本醫保。此消息引發了諸多討論,支持者、反對者各執一詞。對此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一個人戒煙最多花2000元,而變成了肺癌,至少要花10萬元以上。所以戒煙入醫保不是擠占醫療資源,相反是節約了醫保資金。(4月20日《人民日報》)
將戒煙咨詢和戒煙藥物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做法的出發點是鼓勵廣大“煙民”及早戒煙,避免更多人受到“煙毒”的毒害,這個出發點本毋容置疑。但如果考慮我們當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發展現狀,這樣大規模地推廣“醫保戒煙”也的確需要進一步推敲。
問題總是要解決的,吸煙的嚴重危害眾所周知,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戒煙、控煙也勢在必行。但如果將大筆的戒煙費用全部列支在我們這本不是非常完善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也確實會大幅度增加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負擔,也會對基礎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起到阻礙作用。筆者認為,盡快建立一個由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煙草企業和政府財政共同出資的,相對獨立的“鼓勵戒煙專項資金”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首先,推動戒煙工作完全可以效仿環境治理領域的理念,確立“誰污染誰治理”的基本原則,明確煙草企業在戒煙、控煙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仿照個人所得稅的征繳形式,確立“多取多繳”的資金征集制度,依據煙草企業的銷售、獲利情況按一定比例或階梯分布比例來征繳煙草企業需要交納的“鼓勵戒煙專項資金”經費。這樣做,一來可以用制度的手段來約束煙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緩解“醫保戒煙”給基礎醫療保障體系帶來的壓力。二來可以增加煙草行業的經營成本,減小煙草行業的獲利率,從而達到合理控煙的目的。
第二,政府財政對“鼓勵戒煙專項資金”進行一定的補貼,可以用于獎勵、鼓勵有利于戒煙、控煙的相關研究和其研究成果的推廣、普及,也可以用于戒煙、控煙的公益宣傳和教育。為戒煙、控煙提供科技、輿論保障。第三,社會醫保體系只承擔因戒煙或是吸煙導致的需要醫療救治部分的合理開銷,最大限度地保障戒煙者的身體健康。
這樣的做法不但能夠緩解“醫保戒煙”給醫療保障體系帶來的壓力,還能夠有效起到鼓勵戒煙、合理控煙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不過,專項資金的收繳、使用和監管等多個環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達到專款專用的效果,保證每一分錢都能切實地落到戒煙、控煙工作的實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