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優秀的年輕人可以破格提拔任用,公眾并不是反對干部年輕化,關鍵在于干部選拔程序要陽光透明。
一則湖南湘潭市岳塘區“90后副局長”的干部任前公示引發網友關注:一名1991年出生的“王茜”將被提拔為該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并將“上派到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任副主任科員,跟班學習”。最新消息顯示,在公眾的質疑下,湘潭市岳塘區經研究決定,暫緩任用王茜。
干部年輕化,是個好趨勢,但年輕過頭自然會引起公眾的一些質疑。以21歲王茜為例,根據公示資料,該女生18歲即參加工作,文化程度為大學,按推算應系14歲或者15歲上大學,而且工作一年半就升任副局長。雖然行政級別不是很高,但如此年輕、工作履歷如此簡單的人,在如此短的工作時間內,就被提拔為一個要害部門的副職,顯然有違干部晉升的常理,想讓公眾不生疑恐怕都難。
真要說起來,與周森鋒、王然等“年輕官員”相比,王茜要遜色許多。周森鋒在29歲時就當上了湖北宜城市市長;王然在23歲時就被任命為山東新泰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和她同時還有一名25歲的女孩劉婷婷,被任命為新泰市人民法院副院長。即使與前不久山西長治擬任命的副處以上干部相比,王茜也不見得比他們“優秀”,在長治市的公示名單中,有2人系14歲參加工作,可謂地地道道的“官場童工”。
暫且拋開這些“年輕官員”的工作能力和出生背景不說,畢竟他們有的剛剛上任,有的還在公示中,是人才還是庸才,短時間內難以判別;而且,中國古訓就說過“舉賢不避親”,有“背景”的人當官也不算什么問題。但這并不是說公眾的質疑純屬多此一舉:一方面,有關干部提拔任用的程序中明確規定,要有輿論監督,要尊重民意,任前公示的環節即是這一體現。因而,對于這些“年輕官員”有違常理的晉升過程,公眾質疑也是程序之所須;另一方面,眼下干部任前公示太過于粗線條,范圍也太有限。像被網友稱為“湘潭神女”的王茜,從公示中只能了解到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年月、現任職務、擬任職務等簡單信息,根本看不到任何能破格提拔為副局長的理由。而湘潭市相關部門在之后的回應中也是遮遮掩掩,所謂的尊重民意也成了空談。
更蹊蹺的是,在公眾對王茜的質疑尚未得到權威回應之后,當地又傳出暫緩任用的消息。為何公眾一質疑,就暫緩任用“年輕官員”?這是否意味著王茜的提拔任用存在著一定的程序問題?否則有何理由對一個尚未結束公示的擬任官員作出暫緩任用的決定?這些疑問還須當地相關部門作出進一步的回應。
其實,公眾并不是反對干部年輕化,對優秀的年輕人就當破格提拔任用,因而“年輕官員”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干部選拔程序。如果我們的選官程序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就算官員再年輕也不會爭議紛起。美國18歲的高中生能擔任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市市長,我們的官員再年輕些又何妨?
當然,暫緩任用王茜還對干部選拔任用提出了一個問題:輿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干部的提拔任用?將公眾蒙在鼓里,“偷偷摸摸”走程序;或者公眾一質疑,就暫緩任用,以“緩兵之計”敷衍民意,等風平浪靜再繼續提拔任用……這些將干部選拔任用程序等同兒戲之舉,都值得警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