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縣是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三分之一。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調查稱,在這里,國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藥品原料的工業明膠,通過地下鏈條暗中銷售和使用已是公開的秘密。用皮革下腳料經生石灰處理后制作而成的藥用膠囊,鉻含量動輒超標20多倍和40多倍,使用工業明膠膠囊的藥品成為名副其實的“毒藥”。
因央視主持人趙普微博引發的工業明膠風波,沒有在老酸奶和果凍產品中得到權威證實,卻首先在藥用膠囊中得到公開曝光。這充分說明使用皮革下腳料制作食品藥品,絕不是空穴來風。還有多少食用明膠廠暗中生產銷售工業明膠,還有多少食品藥品中含有皮革下腳料,善良的人們是想象不出來的;正如地溝油,正如假藥,從來都不是突然出現或者突然增多,而是查了之后才知道原來這么普遍這么多。既然連本應得到最嚴格控制的藥用膠囊都能使用皮革下腳料,那么還有什么東西里面不能添加呢?
毋庸置疑,工業明膠從生產到銷售直至作為藥品的一部分吃進消費者肚子里,中間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都是心知肚明的:明膠廠明明知道這些工業明膠被膠囊廠買去加工藥用膠囊,卻給錢就賣;膠囊廠明知使用的原料是工業明膠,卻為了降低成本,使用違禁原料加工藥用膠囊;而制藥企業呢,明知價格低廉的膠囊不可能正規,卻仍然用之做成重金屬鉻嚴重超標的各種膠囊藥品出售。我們不知道,這些企業是否還有一丁點的良心與道德可言?
這時候,我們就得質問從皮革下腳料到藥品膠囊所有環節中的每一個監管機構,你們都干了些什么?!藥品不是有嚴格的質量監管標準嗎?藥品膠囊不是藥品的一部分嗎?為何重金屬超標幾十倍都能不被發現?反而卻以國家準字號藥品的面貌光明正大地上市銷售?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喊了這么多年,你們的監管為何總是跑不到媒體記者的前面?
民間一直有一種說法,叫做“是藥三分毒”。因為藥品畢竟不是食品,不能拿來當飯吃。但是,像這種使用皮革下腳料生產藥用膠囊的“是藥三分毒”,卻是公眾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使用皮革膠囊生產的藥品,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毒藥”,非但不能救人,反而公開害人。
我們相信,既然所謂膠囊之鄉使用皮革下腳料如此普遍,那么全國的藥用膠囊恐怕都成問題;我們還相信,使用劣質有毒膠囊的企業絕不僅限于央視曝光的那幾家。某種意義上,用皮革下腳料做膠囊無異于另一個藥品行業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必須有企業因此關門倒閉,必須有無良商家因此牢底坐穿;同樣,為了公眾吃進肚子里的那些有毒膠囊,該有官員被嚴厲問責,監管部門必須為此負責,并給公眾一個說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