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的行政作為,只要是切實地從公眾的利益和福祉出發,那么,獲得公眾廣泛的支持就易如反掌。比如,繼30名院士聯名抵制煙草技術參評科技獎激起強烈反響后,4月12日,衛生部官員適時明確表示支持,認為所謂的“低危害”煙草制品的研究項目,不應該參加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這樣的表態,馬上
贏得了支持和喝彩。
在這次反對煙草技術參評國家科技獎的事件中,30位院士的聯名抵制行動,以及衛生部、疾控中心諸多官員的積極支持與配合,在我看來可謂珠聯璧合,是一筆全社會的寶貴財富,堪稱官民協作參與公共事務的典型案例和樣板工程,可資公眾借鑒,以供全社會各階層今后在各個公共領域參政議政時,加以學習和運用。
首先,科學家們在這件事情上,所展現的社會責任感、理性態度、公民意識、科學精神以及敢于表達不同意見的勇氣,都值得敬佩和學習。尤其是秦伯益、鐘南山、陳君石等院士的敢言、直言和能言,更是精彩紛呈,讓人心向往之。秦院士毫不諱言地力主撤銷“煙草院士”謝劍平的院士稱號,建議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對其院士申報材料進行“復議”。陳君石院士則指出煙草行業經濟效益越高,則對健康危害越大。
其次,衛生部和疾控中心官員們的回應也可圈可點。發言人再次明確并強調衛生部一貫的立場,指出避免煙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吸煙,而不是用其他方法降低危害。運用科學知識——有理有據地闡明和支持自己的立場,充分彰顯了衛生部在這個問題上具備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可見因此贏得一片叫好聲,實屬當之無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