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南都評論員何雪峰
上周在順德調研,明顯感受到無論企業還是政府,對于產業升級轉型的壓力和動力都很大———對于政府而言,土地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產業不升級轉型,GDP的增長、官員的政績都成問題;對于企業而言,幾年來勞動力成本每年遞增5%-10%,原材料成本5%-10%,人民幣又在貶值,原來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逼得企業也必須要升級轉型。
從我調研的幾個企業來看,轉型模式有這樣幾個類型:A企業為當地一家大型家具城,從上世紀80年代創辦到現在,已經歷經3代家具城模式,目前正往第4代發展,所以他們的升級模式就是提高經營場所的軟硬件,提升客戶的購物體驗。該企業因為主要做內銷,所以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并不大,所以繼續采取在以往的經營模式上提升服務。不過,今年中央對房地產的打壓對他們影響頗大,他們說2012年才是真正的挑戰;B企業原是一個經營塑料原料的企業,但他們比較早就引入了電子商務,通過和銀行合作,為客戶提供交易信息及交易擔保服務(類似淘寶),并可以為在他們的倉庫儲存貨物的客戶,提供擔保貸款服務,形成了集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物流倉儲于一體的現代企業。此類企業是在原來經營的基礎上,實現了面向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升級,轉型并未脫離原有產業,只是引入了新技術;C企業是一家汽車用品公司,產品主要出口,為海外客戶提供O E M服務(貼牌生產),受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較大,因此積極謀求轉型升級。他們新近投入巨資成立的一家公司,與全球的軟件電腦巨頭合作,力圖建立一套未來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庭的技術服務系統。此類企業的轉型,選擇了代表未來發展前沿、但和自己原來經營的產業并沒有多大關聯的行業,前景很大,風險也很大。地方政府對這個項目非常看重,支持力度也很大。
這三種轉型,孰優孰劣,都有待市場檢驗。不過,我在調研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創新對于一個企 業 升 級轉型的重要性,而創新又極大地依賴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在調研中,一個家具企業的老總告訴我,他在意大利參觀時,深深震驚于意大利人在藝術修養上的才華———街頭一個普普通通的青年,隨手就可以做出美妙絕倫的設計。但是,意大利人可以設計產品,卻沒有地方生產和銷售產品。所以,他一直很想把這些意大利青年吸引到樂從來生活、工作,讓樂從家具具備真正的藝術設計內涵。有一次,他終于請了一個意大利設計師來他的企業工作,結果這個設計師設計出的家具剛剛面世15天,市面上出現了仿制品。一個精美的設計,只有短短的15天的知識產權,誰還會去設計、創新?這個老總說,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是一兩家企業能做得了的事情,這是政府和整個行業的責任。如果政府和整個行業不能保護知識產權,中國就永遠不會有所謂的產業升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