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針對日趨高漲的油價,嘉興電視臺記者走上街頭隨機采訪百姓對油價的看法,對此眾說不一。一些人表示更應該節約能源,另一些人表示價格上漲承受不了,其中一名男子顯得很氣憤,反問記者:可以說臟話嗎,如果不能,就沒話好說了。
針對日趨高漲的油價,嘉興電視臺記者走上街頭隨機采訪百姓對油價的看法,對此眾說不一。一些人表示更應該節約能源,另一些人表示價格上漲承受不了,其中一名男子顯得很氣憤,反問記者:可以說臟話嗎,如果不能,就沒話好說了。(3月24日《南方日報》)
在成品油的生產成本高企不下的時代,油價上漲也許真是有必要的。不過,當下常見的漲快跌慢、漲得突然、漲得迅猛、漲得人無處可逃,以及漲價機制缺乏透明度之類,卻又一直令人們頗有微詞。
一般人面對著電視機的鏡頭還是很克制的,即便心里有想法甚至承受不了,大多仍要學會強作理性。那位男子,對著鏡頭竟敢一反常態反問記者,這在不論是在我們講究表面禮儀的時代,還是在我們講究潔癖的電視畫面上都是十分罕見的,我的理解,這恐怕是公民在忍無可忍之下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吧。
油價上漲為什么會遭遇逢漲必罵呢?很顯然一是因為油價上漲具有蝴蝶效應,可能意味著整個物價鏈條的全線上漲。二是油價直接關乎國計民生,開車的、坐車的似乎只要是人就難以幸免了。
最重要還在于,成品油的生產和銷售,在我國都是壟斷國企在玩兒。不過,近年來,相關壟斷企業除了自身利潤豐厚、員工工資福利越來越令人眼紅之類的優勢外,國民看得更多的就是與此相伴生的異常頻繁的油價上漲。
不透明的壟斷國企經營業績,不透明的油價上漲機制,最后在漲價之際贏得人們產生罵或者想罵的沖動,終是難免的。罵本身并非好事,這回漲價漲到人們竟想對著鏡頭開罵,甚至于擁躉者眾,但愿對有關方面能有所助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