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嫌貧愛富受到貶斥。在中小企業生存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銀行卻風景這邊獨好,從經濟上、道義上都說不過去。
銀行向中小企業傾斜的口號喊了幾年還要繼續喊,說明口號根本喚不醒多數銀行。所有的企業看的是成本與利潤比,風險與收益比。中小企業風險高、信用審核成本高,單筆獲利較少,一旦出現壞賬還得追究其中可能存在的貪腐。給大型企業、政府項目貸款輕松得多,雖然沒有貸款利率溢價,但單筆動輒十幾億甚至數百億元的貸款使成本大降,還有地方政府的信用背書,一旦出現壞賬可以堂而皇之地計提損失,無論是為公為私,給大型企業、壟斷企業、政府項目貸款,成為銀行間最重要的競爭。
不同的金融機構、不同的金融模式匹配不同的企業,希望做慣“大生意”的中國大中型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傾斜,不可能成功。這些金融機構已經形成一套雙眼向天的運營模式,無論是風控還是事業部劃分,都不適應向小微企業貸款的經營模式。目前的銀行業激勵機制決定了,小微企業向銀行喊話不可能成功。
小型金融機構有成功的例子。德國的小型金融機構立足于當地,為當地的實體企業服務,對于做大規模、上市等均不感興趣。德國的地方企業有賴于這些專做中小生意的金融機構。尤努斯創辦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在扶貧方面的功效難以磨滅,在全球小額貸款公司匹配的是單個的農戶、小業主,成本高、利率也高;從孟加拉鄉村銀行98.89%的還款率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信用并不低。
中國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匹配的是小業主、小微企業。無奈這些小金融機構有無數掣肘,上有地方政府官員關于貸款投向的示意,下有小微企業資金鏈岌岌可危的實際狀況,還有無法融資、資本金不足的現實困難。
因此,小微金融機構有一些走上了高利貸的歪道,而誠實經營者原地踏步不前。由于受資本規模和負債率限制,溫州現有的26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總計69.2億元,貸款余額106.4億元,僅占全市貸款總規模6433.13億元的1.6%,就算所有的小額貸款公司都投向實體中小企業,也遠遠滿足不了中小微企業的需求。發展小微金融機構亟需在政策上松綁,而不僅僅是放開小微金融機構數量。
與小微企業匹配的金融模式已經在市場上誕生,政府需要的是鼓勵、鼓勵、再鼓勵,規范、規范、再規范。
一些為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做出示范的金融機構,已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以正泰小額貸款公司為例,信貸資金100%投向實體經濟,完全不涉及房貸按揭、股市理財和金融衍生交易類表外業務。浙江臺州等地區發展民營股份制銀行的實際經驗表明,民營銀行機制靈活、服務便捷、利率合理、安全可信,能夠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公開金融機構,成為連接民間資本與實體經濟的橋梁。
小微企業風險高、死亡率高是客觀現實,在資本市場上只有天使投資等早期風險基金,才能提供直接融資,在小企業發展之初由風險投資者篩選后進行直接投資。以往中國的風險投資實際上大多是Pre-IPO,即在上市之前進入企業獲得暴利,比拼的是關系與資源,早期的中小企業根本得不到滋潤。大多數風險投資都不愿意進入早期風險市場,說明投機色彩極濃,目前在全民PE熱、Pre-IPO風行之后,投資溢價逐級降低,一些風險基金開始向上游拓展,成立天使投資與種子基金。這是較好的開端,監管層應密切關注,在規范的基礎上給予市場自發的調節行為積極支持。
銀行嫌貧愛富沒有錯,真正的問題是,為什么不讓不嫌貧愛富的金融機構發展,是誰讓銀行輕松獲利?
銀行活得過于滋潤、大而不強,捆綁財政,不是中國經濟的好事。只有讓銀行間差異化發展,通過擴大利率浮動空間,讓銀行激烈競爭,縮小存貸差等剝奪式利潤比例,小微金融機構和中國的民間資金才能找到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