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總工會日前發布消息,要求十萬名企業工會干部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工會正想方設法擴張話語權,引起關注。該規定引發人們質疑,有人認為手機號碼是隱私,也有人質疑管不管用。(3月18日《中國新聞網》)
眾所周知,目前各地工會在為勞動者維權工作上做得確實很不理想,工會組織的話語權不是很強,要求公布工會干部手機號,的確有助于擴張工會的話語權,提升工會的社會影響力。不過,要讓工會真正成為勞動者的代言人、娘家人,為勞動者維權發揮應有的力量和作用,筆者認為,與其公布工會干部的手機號,方便勞動者與工會干部聯系,不如先讓工會組織真正硬起來。
工會組織的力量彰顯不出來,關鍵因素不是勞動者不知道工會組織的存在,也不是勞動者不認識工會干部、聯系不上工會干部,實際上很多勞動者非常熟悉本單位的工會干部,而在于工會組織自身的無力。就連很多工會干部自己維權都很難,更別說幫助廣大勞動者維權了,勞動者找工會維權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比如北京某公司工會主席唐曉冬因舉報公司生活用水問題被公司開除一案,折騰兩年多,終于日前由北京市順義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撤銷公司解除同唐曉冬勞動合同的決定,雙方繼續履行勞動關系;公司給付唐曉冬工資收入性損失66863.32元。更何況很多單位的工會干部由于財政大權控制在企業老板手中,不但沒有真正擔任勞動者代言人和合法權益保護者的角色,相反實質上是企業老板的代言人,一切行動聽命于企業老板,尤其是在私營企業中,這種怪現狀相當普遍。
在工會組織自身軟弱和替老板說話的大環境下,特別是很多企業工會維權失敗的案例,直接導致很多勞動者對工會失去了信任,對工會維權沒有信心,認為工會就是年終歲末發發福利,對勞動者起不到幫助作用。可以說,在工會不硬,工會沒有勞動者基礎的背景下,就算公布了工會干部的手機號,單位的勞動者也熟悉工會干部的手機號,但是實際中也沒多少勞動者會聯系工會干部,會尋求工會干部幫忙維權,也不會想到找工會維權,公布工會干部手機號的創舉在實際操作中淪為空談和笑話。
筆者認為,要讓工會為勞動者維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勞動者的代言者和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者,關鍵不是公布工會干部的手機號,方便勞動者聯系工會干部,首要的任務和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讓工會硬起來,依法行使自己的職權,贏得勞動者的信任和信心,才會有勞動者愿意尋求工會幫忙,尋找工會維權。否則,即使公布了工會干部的手機號,也沒幾個勞動者會聯系工會維權,依舊會走過去的上演跳樓秀等維權渠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