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反壟斷局副局長張光遠3月13日在國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等主辦的座談會上披露,截至目前,中國電信[4.53 -0.44%]與中國聯通[4.54 0.22% 股吧 研報]已經完成100G的互聯帶寬擴容,兩家企業承諾將進一步降低公眾上網資費。發改委反壟斷局將繼續督促兩家企業整改。 (3月15日《新京報》)
早在2008年底,我國的網民數量、互聯網普及率以及國家CN域名數量,都雄踞世界首位。但作為一個普通網民,在這一連串漂亮數字面前,不僅沒有感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反而時常感到無比煩惱。
圖說:資料圖
據去年國家有關部門的一份報告稱,我國寬帶平均每Mbps每月需支付46.6元 (約合6.7美元),是韓國(0.37美元)的18倍、日本(0.13美元)的51.5倍。而上網速度,報告中顯示,僅為全球平均連接速度的43.7%。
盡管國家發改委對電信運營商正在進行反壟斷調查,但指望一時半會打破電信壟斷市場,讓消費者獲得實惠,還不太現實。筆者以為,要想使上網費下降到合理水平,不能靠運營商的自覺,一句輕飄飄的承諾不足以讓人信服,唯有動用法令這個具有殺傷性的兵刃,才有可能管住不合理的電信資費。
其實,歐盟在治理電信資費上打出的一套法令組合拳,理應成為我國借鑒的經驗。歐盟第一個手機漫游費限價律例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一年零兩個月后,歐盟手機漫游通話費大幅下降,但漫游發送短信的費用卻居高不下。歐盟負責信息社會和媒體事務的委員維維亞娜·雷丁,2008年曾警告歐盟移動通信運營商自動降價,但生效不大。
于是,歐盟再次拿法律“大棒”,在2008年9月提出歐盟手機漫游費限價新法規議案,把限價范圍擴展到手機漫游發送短信和上網的費用。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分別于2009年4月22日和6月8日批準了這項議案,為當年7月1日正式實施鋪平了道路。從目前情況看,限價方案執行得比較順利,有的手機運營商在歐盟規定的期限到來前就已經主動降價,甚至收費低于歐盟的最高限價。
歐盟兩次強行用立法方式干預的做法,這讓已習慣“市場主導”的國人大開眼界。反觀國內,我們的上網資費何日降到合理區間,目前依舊沒有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謂沒有規矩,就是我國沒有像歐盟委員會那樣動真格,用立法的路徑,動用法律的手段,向不合理的電信資費“下手”。
因此,筆者覺得,要想使國內上網資費早日步入正常軌道,僅靠運營商道德自覺和承諾降低資費未免太天真。不妨大膽借鑒歐盟經驗,通過立法控制的方式,先給國內各通信運營商幾個月降低資費的“自律期”。如果沒有效果的話,再推出強制限價措施,來強迫電信運營商乖乖就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