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男童“金蛋兒”被鐵鏈拴在路邊,如此季節,他一定寒冷、饑餓、孤獨、恐懼。光天化日,誰能這樣虐待兒童?恰恰是他的父母,但誰又能責備他們:母親精神異常、沒辦法照顧他,父親則必須開摩的養家,這個家庭在北京沒有親人,當然,他們也付不起幼兒園的費用。(2月2日《新京報》)
“拴著比丟了好”,父親的話是多么無奈。處于最底層的他們,習慣了沉默壓抑,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然而在資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他們克服困難的辦法只能是自噬其身:割舍自己的需求,包括健康、安全,也包括父母對子女應有的疼愛。不是他們愚昧麻木無情無義,而是邊緣掙扎的處境讓他們別無選擇。
和其他許多同命人不同的是,父親無意中用一條鐵鏈將這種本來被隱藏、被拒絕看見的不幸凸顯了出來,這條鐵鏈就像一條張開的傷口,讓繁榮的大都市和這都市中所有耳聞目睹的人們,都再也不能用回避來糊弄自己的良知和責任。
顯然,只有借助社會的幫助,這家人的不幸才能緩和,他們需要廉價甚至免費的托幼服務,需要醫療救助和心理關懷。然而,當我們抱著這樣的想法舉目四望,看到的卻是一片空白:似乎沒有哪個單位、什么人理應對他們負責,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也許可以期待他們得到一些臨時的特殊救助,但非制度性的個案救助更像是一種恩賜,而基本權利的保障卻應該是持續的、可預期、可要求、可問責的,否則,我們就沒有辦法預防在街頭或什么看不見的角落里,還有其他的“金蛋兒”、“銀蛋兒”……
另外,還不要忘了“金蛋兒”的姐姐,這個四歲的女孩已經走失半個月了。她是被拐賣了,還是遭遇了更大的不測?這樣的聯想實在讓人揪心。呼吁有關部門趕緊行動起來,去搜尋這個女孩,否則,就算鐵鏈解下了,社會也將永遠欠下這個家庭一筆良心債。
(自由職業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