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看病,網民下意識想到的是看病難看病貴,現實是這樣嗎?這種認識又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醫改的目的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與貴的問題。在中國看病到底難不難貴不貴呢?如果說不貴,人們一定認為你是有人和所謂的體系內的人,或者系統內的人。曾記否廣州市某局長一句“中國看病不難不貴”引起眾人詬罵。現在,當我們心平氣和地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比較一下,醫療收費在市場的定價,中國顯然是不貴,看病也不難的。而中國人感覺到看病昂貴是因為沒有一張可靠的社會安全網!
改革30多年后遇到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是在我們逐步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形成、分化和日益加重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首先,各級政府的辦醫觀念要轉變,要明白政府為什么要辦醫。不辦行不行。用市場的觀點辦醫行不行。其次,加大政府的投入。這一點已經在國務院的醫改新方案里明確列出政府投入的領域,但是基本沒有一個地方做到。第三,建立可以使基層醫療機構生存與發展的堅實基礎與條件。從三年的試點中我們可以看出,基礎設施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病人和醫生都往大醫院跑了。第四,醫改堅持以人為本,尤其是使醫生和護士的知識價值得到體現。為什么會出現過度醫療、過度檢查和過度用藥呢?因此所有的政策都是促使醫療行為往“硬件”走,沒有了設備就沒有了贏利能力,醫生就會有“堤內損失堤外補”的策略,看病又怎么不貴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