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張老師上課的時候叫我吃垃圾了!"下班回家的鄭女士,突然聽到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嘴里冒出這樣一句話,嚇了一大跳。仔細詢問后,鄭女士十分震怒:女兒的課桌下有紙屑,班主任發現后,當場大聲訓斥,并且要求孩子撿起來吃掉!(3月13日《廈門日報》)
在人人平等與生命尊嚴意識蓬勃發展的今天,勒令學生"吃垃圾"是令人愕然的教育丑聞,這種恫嚇式的變相體罰行為,不僅羞辱了學生的人格和自尊,而且涉嫌侵權,其后果是當事教師丟了"飯碗",且給涉事孩子留下難以驅除的心理陰霾,嚴重影響學校聲譽乃至真個教育界的形象。
相信此舉的初衷并未真的想讓學生"吃垃圾",而是試圖借助恫嚇方式嚇唬學生,逼著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殊不知,教室保潔固然是教育的需要,但好的出發點還要科學的引導,如果使用"吃垃圾"式的粗暴、惡劣教育方式打壓學生,非但無法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反而會釀成學生身心受傷、畏懼教育的惡果。
就當下教育現狀看,孩子們固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正因為孩子個體問題的差異性、多樣性,才需要因材施教。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簡單、粗暴,從自己的主觀意愿和情感好惡出發,動輒大發雷霆,那么這就悖逆了"教書育人"的初衷;如果不顧及學生個體差別,教育時不講策略,以傷害孩子的自尊與人格為代價置換出所謂成績、習慣,那么教育就誤入歧途,對孩子來說,這種異化的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精神傷害與摧殘。
教育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教育需要遵循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需要平等自由的教育環境,孩子也需要老師充分認可他們獨立的人格與尊嚴,唯此,教育才能孕育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盡管讓學生"吃垃圾"的教師已被開除了,但類似于變相體罰的教育方式能否被鏟除,簡單、粗暴的教育思維是否被矯正?或許這連教育主管部門都難以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簡單化、粗暴性、傷害性已經不是個別教師、個別學校、個別地區的問題。
雨果曾說過:"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去。"教育異化的本質是愛心教育的缺失以及對生命尊重的匱乏。教師倘若沒有愛,教育就會陷入死胡同,變相體罰之弊如果無法根除,教育就會誤入歧途。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一個失去愛心教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學校是傳遞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真愛種子的場所。但愿變相體罰教育盡快銷聲匿跡,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讓我們的教育培育出更多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健康公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