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在全國兩會無黨派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葉小鋼直接點名批評東莞玉蘭大劇院大而不當。對此批評,東莞玉蘭大劇院管委會主任李粵梅回應稱,“玉蘭大劇院不是在浪費,而是在文化惠民”。(3月12日《南方都市報》)
《人民日報》曾就城市劇院開出一個奢華清單:杭州大劇院,投資9億元;寧波大劇院,投資6.19億元;紹興大劇院,投資3.1億元;東莞大劇院,投資6億元;河南藝術中心,投資9億元;湖北武漢琴臺大劇院,投資10億元……可見,為文化工程燒錢的膽略,是一個比一個大氣。
在政協委員痛斥奢華劇院是“面子工程”的同時,也有專家替其鳴冤:北京、上海、 廣州等大城市因為要與國際接軌,所以確實需要一張像樣的文化名片,而且劇院是百年大計,設備必須齊全,不能單純從現實利用去考慮,應該為長遠利益著想。從這個角度看,奢華劇院在一些地方有著存在的必要,但卻并非每一個地方都需要這樣的城市名片,同時,應當考慮,這張名片確實為百姓所用了嗎?比如,花費上億元在遠離居民的地方建造一個公共圖書館,卻基本閑置,還要政府補貼,你說納稅大眾又有幾個能進去享受讀書服務呢?再如,熱衷于建大劇院,美其名曰是為了給人民傳播高雅藝術,殊不知,工薪階層誰會花上數百元乃至上千元錢去買張門票欣賞高雅藝術呢?
優秀的文化建筑,應該體現功能與實際的統一,并不在于其“高大全”的規模。把文化建設當成“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去抓,只求外在環境建設而忽視內在價值的追求和文化精神的打造,暴露出部分城市舍本逐末、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態。與其建造一些僅具觀賞價值、僅供少數高端人群消費的奢華文化建筑,不如竭力改善文化民生,投入資金建設一批經濟實用的公益性文化設施,面向大眾免費開放,讓民眾共享先進文化發展成果。在文化資源分配不均,大部分人基本文化需求還未得到滿足時,真正的民心工程顯然要比面子工程更為實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