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互聯網企業私有化,初衷也許不是為了回歸國內A股或國際板,但客觀上,卻造成了這樣一種可能。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應抓住機遇,為互聯網企業回歸創造良好條件。
最近,盛大互動娛樂、阿里巴巴B2B公司紛紛進行了私有化。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私有化,反映出海外資本市場與中國互聯網市場之間存在一定脫節。下一步發展動向值得關注。
第一個問題:海外資本市場與中國互聯網市場之間的脫節,有什么樣的表現和影響?
第一,海外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市場缺乏理解,公司股價長期被低估,信息不對稱為私有化創造了條件。阿里巴巴B2B公司股價長期被低估,就屬于這種情況。去年,美國資本市場普遍做空中國概念股,許多是盲目的。這種盲目性表現在,投資人甚至搞不清楚那些借殼上市的企業與真正做事情的企業有什么區別。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普遍被低估,可以說是不分青紅皂白。
低估股價一方面使公司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但另一方面又使公司更容易進行私有化操作。我個人認為這其實會讓中國互聯網“占便宜”。因為,當年企業缺錢,導致集體跑到海外獲得風險投資,現在企業發展起來,人們正在懊悔國內資本沒有更多參與時,海外自己倒“創造條件”讓這些企業脫身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各取所需的“雙贏”。不過,對其中的優秀資產來說,肯定是國內企業賺了,因為相當于這么多年享受了無息貸款;而海外投資人輸了,因為是低價位脫手了高價值的資產。這是美國資本市場不了解中國,要付出代價。
第二,投資人不了解中國市場,對企業往往多有誤導,私有化后有利于企業放開手腳。
在實施私有化之后,企業將能夠根據長期利益進行決策,而不會像公開上市公司那樣受到短期的市場期待、盈利可見度和股價波動的壓力而左右搖擺。據我觀察,資本市場對企業決策的影響,往往有兩面性,當公司偏離總的基本面時,資本市場有矯正作用,例如雅虎偏離航道時,資本的力量會糾正它;但當公司謀定而動時,資本的逐利特性又會表現出浮躁的一面,例如惠普的發展就多次受到資本力量左右擺脫的影響。
私有化有利于企業更加專注做事。對阿里巴巴來說,B2B業務成功實現私有化,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企業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排除來自資本市場的短線干擾,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靈活調整。以平臺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業在中國正處在關鍵的奠基階段,阿里巴巴需要從全局和戰略上謀劃發展,爭取主動,為大發展打好基礎。
第二個問題:中國資本市場在私有化中是否能有所作為?
互聯網企業私有化,初衷也許不是為了回歸國內A股或國際板,但客觀上,卻造成了這樣一種可能。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應抓住機遇,為互聯網企業回歸創造良好條件。
趁著這次千載難逢的美國投資人集體算錯帳的歷史機遇,借助海外互聯網公司私有化浪潮,盡可能創造向國內資本市場回歸的條件,是滬深兩市亡羊補牢的機會(現在在互聯網這一項上,已經流失了5000億美元市值),未來10年至少還有5倍的機會。我建議有關方面認真研究一下2008年3月陳天橋提交的《鼓勵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市場,完善自主創新投融資環境》的提案。如果滬深兩市再放掉這個中國第一藍籌股板塊的機會,我建議北京推出專門面向互聯網的資本市場,特事特辦!
當然,中國互聯網私有化和境內上市,不是發展的唯一道路。目前,全球互聯網上市前25強中,已呈現美(14家)、中(6家)兩霸格局,其它各國全被邊緣化。中國有望世界領先的互聯網企業,也不應放棄國際資本市場,可在全球化舞臺再上新臺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