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中國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政協委員、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稱,應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取消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以起到鞭策作用。(3月12日《廣州日報》)
不能否認,“啃老族”的大行其道,有少數年輕人自立精神不強的因素在內,有少數家長溺愛和過度保護的因素在內,有教育不到位的因素在內。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基本的實事:無論一個家庭多清貧或者多富有,無論家里的老人多么溺愛或糊涂,任何一個神智正常的年輕人都有獲得社會尊重的基本需求,而“啃老”這種不體面的舉動,顯然有悖于年輕人要面子的正常心理。所以,除去極少數“異類”,年輕人寧肯被人鄙視也要孜孜不倦“啃老”,必然有其不得已。比如景天魁先生所言的“各種社會福利資格”在哪里?
更何況,中國大多數家庭的老人并不富有,在咬緊牙關供養孩子上學、工作甚至結婚成家之后,基本剩不下多少積蓄了。對即將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說,手里攥著的錢越來越少,卻還要獨立維持生計,年老多病的前景還要額外增加看病吃藥的“財政壓力”。在如此捉襟見肘的情形下,還要擠牙膏一樣繼續供養孩子,不是孩子們無路可走,哪個父親母親有心情、有能力這樣永遠“付不清”?
就其本質而言,“啃老”不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層面的問題。“啃老”盛行不在于年輕人缺乏精神“激勵”,而在于年輕人缺乏現實保障,正如日前葛劍雄先生的呼吁——當前社會給年輕人的出路太少?,F實的問題不能靠精神呼吁來解決,要通過現實環境的改善來解決。升學機會公平一點,就業機會多一點,創業環境寬松一點,大家收入增長一點,成家立業、養家糊口的成本降低一點,年輕人又何必腆著臉去“啃老”,老年人又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去被“啃”?□許曉明/文 吳結/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