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回答中國青年報提問時表示,政府采購茅臺“無可非議”。“政府采購和市場銷售,都是市場行為。政府部門和個人都是消費群體的一部分,有些單位和社會成員需要購買茅臺酒,我認為無可非議。不要把茅臺酒和公款消費必然地聯系在一起。”(據新華網 3月10日)
茅臺酒在去年開始價格飛漲,價格上真的是成了“飛天”茅臺,從六七百元一瓶到兩千多元一瓶,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說茅臺現在是奢侈品,沒有多少人有異議了。因為價格的高高在上和真品茅臺的量少,很多人對茅臺國酒的向往也隨著這水漲船高的價格和物以稀為貴的稀罕而增加了幾分,茅臺真正成了可望但不容易可及的“富人酒”。
無論茅臺多稀缺,多珍貴,但是在公款接待面前,它照樣還是能擔當主角,因為在權力面前,任何稀缺的奢侈品和消費品都能被相關的部門和單位通過人脈資源購買到。當然通過何種渠道、什么關系購買,一般不為老百姓所能知曉,但有一點老百姓可能不用質詢有關部門也能知道,那就是購買茅臺的錢肯定不是領導干部自己掏腰包,這筆錢肯定最后是納稅人買單。
正是基于此,群眾對于公款接待中用茅臺來招待客人很有意見,因為一瓶茅臺一兩千元,一桌公務接待,不算菜錢,光酒錢就得七八千甚至更多,這對于納稅人來說無疑是相當具有刺激性的消費。雖然表面上看政府公款接待并沒有直接從你我口袋里掏錢讓我們為其買單,但每個有工作能力的社會人都是納稅人,我們的工資單上、報稅單上的數字都印證著每個人對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和承諾的履行——我們依法納稅了,但公務接待該不該喝茅臺,應該讓人民群眾說了算,而不是官員們在那里自說自話,認為即使不喝茅臺可能會點別的更貴的酒,言外之意還不如喝茅臺支持民族品牌了……
很多人建議政府能夠出臺禁令,讓公務接待中禁止茅臺上桌,這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帶著痛恨公款大吃大喝的情緒語言,正如很多人所言,沒有了茅臺,還有拉菲,沒有了拉菲,還有五糧液,沒有了五糧液,還有燕窩魚翅,靠禁止,能禁止得了嗎?
公款吃喝、茅臺消費的奢靡,造成這種現象的根子在哪里,應該怎么去除公款吃喝的“病灶”,其實筆者相信有關部門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管住自己的嘴確實很難,因為茅臺的醬香實在讓很多好這一口的領導干部們難下決心,所以最好把這決心難下的活交給媒體,交給群眾,因為群眾有“雪亮的眼睛”,因為媒體有愛挖猛料的習慣,只要消費公開,接待公開,賬單公開,相信茅臺酒不用禁,也就上不了桌了,因為領導們知道如果喝了茅臺,這賬單公布出去,最難看的是他們。
最近圍繞茅臺酒而產生的討論有點讓人啼笑皆非,公款吃喝的痼疾屢屢沒有良方,就是因為視而不見和心知肚明的態度下所掩藏的私心所造成的,而群眾監督的愿望如此強烈,相關部門是否也該到了下決心和公款接待奢侈浪費的現象說拜拜的時候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