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司法為民,增進司法和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11日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工作報告時指出,著眼于方便群眾訴訟,深化審判方式改革,完善小額速裁制度。(新華網3月11日報道)
“小額速裁”體現了司法工作更加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指向。這些年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由此帶來了群眾訴訟難的問題。一些小案件原本沖突并不尖銳,但卻因為處理的程序過于復雜,處理不當,結果導致糾紛走向了激化。“小額速裁”優化了訴訟程序,讓當事人花費的成本達到最小,同時也使法院有限的審判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
司法關民生,民生連民心。關注民生是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一起案件處理,每一個司法行為,歸根到底就是要通過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審判,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最高法提出“完善小額速裁制度”,筆者聯想到去年11月23日河南省高院公布10起涉及民生的重大案件審理情況的新聞。這10起案子分別涉及農民工討薪、房屋交易和產權等方面的糾紛。這些案件涉及人數多、時間久,大到“鄭州第一爛尾樓”,小到濮陽51人討要一間小平房,不少都是多年的積案,經過努力均得以順利解決。河南省各級法院對10起“骨頭”案件的審結,不僅讓當事人樹立起對司法的信心,也給今后法院審理類似案件提供了依據。
從“小額速裁”制度的推行到10起“骨頭”案件的審結,告訴我們,只要廣大司法工作者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執法為民,堅持司法公正,帶著真心、付出真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再難的案子也會迎刃而解。(茹向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