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會上,當主持人宣布進入部長發言環節時,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突然起立喊道:“我要求教育部對2012年考研泄題事件作出答復,并向全體考生道歉。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一次,怎樣彌補考生的損失,究竟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內部存不存在腐敗犯罪行為?”對于政協委員道歉的要求,袁貴仁部長表示“考研確實存在問題,作弊事件干擾了人才培養選拔工作”,“此后將視情況告知公眾”,并嚴肅地說,“我表個態,查出的教育部門人員一律負法律責任,涉及領導的一切按法律辦事。同時,現已抓緊考試立法。”對此,葛劍雄表示:“基本滿意,但要徹底落實。”(《中國新聞網》2012年3月7日)
今年的“兩會”與往年的“兩會”相比,群眾關注度高了許多,精彩看點多了一些。而在諸多的精彩看點當中,葛劍雄教授的這個突如其來的一問,更加引發了大家對于召開“兩會”意義的思考,也對“兩會”代表們的表現充滿了更多的期許。而在袁貴仁部長和葛劍雄委員的交鋒中,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對葛劍雄委員直白的嗆聲進行了力挺,同時也對袁貴仁部長的未能直面道歉表示出了極大的遺憾。
顯而易見,葛劍雄委員對教育部的追問之所以會受到輿論的熱捧,一方面體現了公眾對教育舞弊事件的重視和零容忍,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公眾對“兩會”代表委員敢說話、說真話的渴望與期盼。這與那些不痛不癢或言之無物的議案提案以及“舉起雙手,一致通過”代表委員相比較而言,輿論自然是激賞不已。
但對于袁貴仁部長的表現,筆者認為雖略有缺憾卻也并無不當之處。一是面對葛劍雄委員在沒有安排發言卻突然“質問”的情況下,他表示出了“完全贊同委員們要求公布該事件進展的要求”,使一個代表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二是對于突然“質問”并未回避,而是做出了正面回答。我想,“誰出現了問題,不管是社會人還是教育系統的人,還是命題人,一律負法律責任。沒有必要原諒,沒有必要替他說情,涉及到教育部的領導,一律按法律辦事。”和“我們只要核準有證據證明學生參與,都要責成學校對其進行處分。”的嚴肅表態,或許要遠遠比深鞠一躬、說上一聲“對不起”要好得多。
葛劍雄問責問得干脆,袁貴仁答疑也答得實在,這才是這段問答的精彩所在。眾所周知,代表委員是民眾期盼與政府工作之間的溝通橋梁。而“兩會”的最大意義就在于代表委員能將來自各方的訴求和聲音,及時、客觀地傳遞,進而幫助政府在未來工作中解決社會的實際問題,滿足民眾的訴求。因此,既有建言又有批評,既有解疑又有措施,這才能最大程度地體現出兩會的價值,才能推動實際問題的落實和解決。
葛劍雄委員有風骨、敢擔當的擲地有聲的確應當給予掌聲和鼓勵,袁貴仁部長不回避委員的責問、勇于直面回答的表態也值得叫好和稱贊。他們都將會成為“兩會”上的一道風景而讓民眾津津樂道!
相關新聞
更多>>